[實用新型]金剛石微粉產品料自動收集和水循環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135488.5 | 申請日: | 2012-03-3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569670U | 公開(公告)日: | 2012-12-05 |
| 發明(設計)人: | 鄧永兵;李鴻業;李科;趙興利;王艷華;李珍 | 申請(專利權)人: | 鄭州方興機械電子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D21/02 | 分類號: | B01D2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鑫浩聯德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80 | 代理人: | 李荷香 |
| 地址: | 450001 河南省鄭州***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金剛石 產品 自動 收集 水循環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金剛石微粉生產裝置,尤其涉及一種適用于在金剛石微粉生產工程中從分選機排出的成品料的自動收集與水循環裝置。
背景技術
金剛石微粉是一種精細的超硬磨料(一般在60微米以下),通常是以人造金剛石單晶為原料,經過破碎、整形、分級、處理等程序制得。金剛石微粉的應用領域十分廣泛,大到航空航天等高技術領域,小到家庭裝修,都有它的應用痕跡。在現有的金剛石微粉生產工藝中,金剛石微粉經分選機分選后的成品料要進行沉降分離,進而實現成品和純凈水的分離。現有的該工藝的生產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通過人工操作生產,對生產工人的技術要求高,并且生產的效率低,產品的穩定性不好,產品的質量得不到本證;二是通過大型沉降分離設備分離,這種大型沉降分離設備分離在整個循環工程中需要傳感檢測和控制裝置,功能不易實現,而且設備的成本昂貴,一些小型的生產企業負擔不起,另外,這種大型沉降分離設備消耗的資源多,而且浪費的金剛石微粉較多。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功能易于實現、資源消耗率低、能實現純凈水循環的金剛石微粉產品料自動收集和水循環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金剛石微粉產品料自動收集和水循環裝置,包括主沉降筒以及通過連接管與主沉降筒連接的輔沉降筒,所述的主沉降筒的中心設置有內置筒,內置筒沿軸向布置且其下端與主沉降筒的底面密封接觸、上端與主沉降筒的頂面持平,內置筒的上部設置有進料口、下部設置有排料口,主沉降筒的上部和輔沉降筒的上部均設置有連接管接口,主沉降筒和輔沉降筒之間的連接管的一端與主沉降筒上的連接管接口相連通、另一端穿過輔沉降筒上的連接管接口伸入到輔沉降筒的底部。
所述的輔沉降筒上的連接管接口為設置在輔沉降筒的上部相對的且在同一水平面的兩個。
所述的輔沉降筒至少為兩個,各輔沉降筒之間通過連接管彼此串聯在一起,相鄰的兩個輔沉降筒之間的連接管的一端與前一個輔沉降筒上的連接管接口相連通、另一端穿過后一個輔沉降筒上的連接管接口伸入到該輔沉降筒的底部。
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積極的效果:本實用新型的主沉降筒的中心設置有內置筒,混合料水從內置筒進料,在內置筒內完成動力緩沖與汽水分離,便于混合料的后期沉降;所述的主沉降筒和輔沉降筒之間通過連接管串聯,來自上游的連接管伸入到輔沉降筒的底部,這樣便于混合料水的自然沉降;該裝置可操作性高、很靈活,可以根據要沉降分離的混合料水自由確定輔沉降筒的數目;本實用新型裝置利用自然沉降的原理在整個循環操作過程中不需要傳感檢測和控制裝置,不需要人工操作,結構簡單,功能易于實現,裝置消耗低,運行的成本低;另外本實用新型的裝置能很容易與分選機連接,混合料水經完全沉降后排出的純凈水直接參與分選機的循環,有效的節約了資源,有很大的社會效益。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設置兩個輔沉降筒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設置三個輔沉降筒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設置四個輔沉降筒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主沉降筒??2、內置筒??3、連接管??4、進料口??5、排料口??6、連接管接口??7、輔沉降筒。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說明: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一種金剛石微粉產品料自動收集和水循環裝置,包括主沉降筒1以及通過連接管3與主沉降筒1連接的輔沉降筒7,所述的主沉降筒1的中心設置有內置筒2,內置筒2沿軸向布置且其下端與主沉降筒1的底面密封接觸、上端與主沉降筒1的頂面持平,內置筒2的上部設置有進料口4、下部設置有排料口5,主沉降筒1的上部和輔沉降筒7的上部均設置有連接管接口6,主沉降筒1和輔沉降筒7之間的連接管3的一端與主沉降筒1上的連接管接口6相連通、另一端穿過輔沉降筒7上的連接管接口6伸入到輔沉降筒7的底部。
所述的輔沉降筒7上的連接管接口6為設置在輔沉降筒7的上部相對的且在同一水平面的兩個。
所述的輔沉降筒7為兩個,各輔沉降筒7之間通過連接管3彼此串聯在一起,相鄰的兩個輔沉降筒7之間的連接管3的一端與前一個輔沉降筒7上的連接管接口3相連通、另一端穿過后一個輔沉降筒7上的連接管接口3伸入到該輔沉降筒7的底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鄭州方興機械電子有限公司,未經鄭州方興機械電子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135488.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參靈通絡膠囊及其生產工藝
- 下一篇:太陽能感應式交通路口警示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