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風道結構及窗式空調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127547.4 | 申請日: | 2012-03-2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581714U | 公開(公告)日: | 2012-12-05 |
| 發明(設計)人: | 唐金;張亞國 | 申請(專利權)人: | TCL空調器(中山)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4F13/02 | 分類號: | F24F13/02;F24F13/06;F24F1/02;F24F13/30;F24F11/02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紀恒程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 44287 | 代理人: | 胡海國 |
| 地址: | 528427 ***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風道 結構 空調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空調制造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風道結構及窗式空調。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調已成為人們生活的日用家電,各式各樣的空調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其中窗式空調價格較低、安裝方便、維修方便適于廣大用戶使用。傳統將窗式空調的進風口和出風口設置在窗式空調的同一平面內,進風和出風很容易會形成交錯,造成送風不均勻,能耗較大。參照圖1和圖2,圖1為傳統窗式空調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傳統窗式空調中風道結構的結構示意圖。該傳統窗式空調的出風口包括第一出風口10′,工作時,室內空氣從進風口40′進入,與蒸發器50′接觸交換熱量,交換后的氣體在離心風機的帶動下,做離心運動,向出第一風口10′運動,并從第一出風口10′排出,重新進入室內。其缺陷在于,因進風口40′和第一出風口10′位于同一平面,工作時,第一出風口10′靠近進風口40′部分出來的風容易與進風口40′的進風交錯,再次被帶入窗式空調,造成熱量損失,增加了窗式空調的能耗。而第一出風口10′和進風口40′位于同一平面,進風口40′只占據窗式空調中進風口40′所在面的一部分,故蒸發器的面積較小,窗式空調的能效比較低。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風道結構及窗式空調,旨在降低窗式空調的能耗。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用于窗式空調的風道結構,包括進風口、出風口以及與所述進風口和所述出風口連通的離心風機,所述進風口和所述出風口設置在所述窗式空調的不同面上。
優選地,所述進風口設置在所述窗式空調的正面,所述出風口設置在所述窗式空調的側面,所述側面與所述正面相鄰。
優選地,所述出風口包括第一出風口和第二出風口,所述第一出風口、第二出風口均通過風道與所述離心風機連通。
優選地,所述第一出風口和所述第二出風口以所述離心風機為中心呈對稱設置,所述風道以所述離心風機為中心呈對稱設置。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窗式空調,包括風道結構和位于所述進風口與所述離心風機之間的蒸發器,所述風道結構包括進風口、出風口以及與所述進風口和所述出風口連通的離心風機,所述進風口和所述出風口設置在所述窗式空調的不同面上;所述進風口與所述離心風機之間設置有蒸發器。
優選地,所述蒸發器的面積與所述進風口的面積一致。
優選地,所述進風口的面積與所述窗式空調中所述進風口所在面的面積一致。
優選地,所述窗式空調還包括設置在所述出風口處的導風結構。
優選地,所述窗式空調還包括用于控制所述導風結構運動的控制模塊,所述控制模塊位于所述導風結構的下方。
與現有技術窗式空調將進風口和出風口設置在同一面上不同,本實用新型通過將進風口設置在所述窗式空調的不同面上,在工作時,避免了由于進風口和出風口在同一個面,而使進風和出風交錯,造成熱量損失增加能耗的問題。此外,將第一出風口和第二出風口以離心風機為中心呈對稱設置,且風道以離心風機為中心呈對稱設置,在窗式空調工作時,可以降低噪聲;另外,由于窗式空調的正面全部設計為進風口,擴大了蒸發器的面積,使蒸發器的面積與進風口的面積一致,蒸發器面積的擴大也提高了空調的制冷能力和能效比。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技術窗式空調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現有技術窗式空調中風道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窗式空調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窗式空調一實施例中風道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窗式空調一實施例中風道結構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窗式空調一實施例側視結構示意圖。
本實用新型目的的實現、功能特點及優點將結合實施例,參照附圖做進一步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TCL空調器(中山)有限公司,未經TCL空調器(中山)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127547.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形成雙鑲嵌結構的方法
- 下一篇:一種FS-IGBT器件的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