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多功能橫梁的設置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121719.7 | 申請日: | 2012-03-2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481150U | 公開(公告)日: | 2012-10-10 |
| 發明(設計)人: | 謝劍波;古萬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汽依維柯紅巖商用車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2D21/02 | 分類號: | B62D21/02 |
| 代理公司: | 重慶輝騰律師事務所 50215 | 代理人: | 侯懋琪 |
| 地址: | 401122 重慶市***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多功能 橫梁 設置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橫梁的設置結構,尤其涉及一種多功能橫梁的設置結構。
背景技術
有些重型卡車的駕駛室高度較高,需要為這類車輛增加駕駛室下腳踏板,便于駕乘人員上下車;而車架的縱梁前端與駕駛室位置對應處的安裝孔位比較緊張,該處本來就設置有多個部件,如果再在縱梁上單獨為駕駛室下腳踏板設置支撐結構,勢必使得該處的結構更為復雜。
以前,重型卡車的發動機通過發動機橫梁吊裝在車架上,發動機橫梁除了為發動機的安裝提供支撐作用外還要為兩側的縱梁提供抗扭強度。隨著技術的進步,現有的發動機不再需要掛接在發動機橫梁上,而是直接通過多個支架與車架兩側的縱梁相連,這就使得發動機橫梁不再需要負擔發動機的重量以及為發動機提供支撐點。
實用新型內容
針對背景技術中的問題,以及得益于發動機不再需要掛接在發動機橫梁上,使得發動機橫梁的強度有較多冗余,為此,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多功能橫梁的設置結構:包括橫梁、車體兩側的縱梁、設置于縱梁上的前簧吊耳支座和駕駛室下腳踏板支架,其改進在于:橫梁設置于縱梁下方,橫梁兩端通過兩個連接支架分別與兩個前簧吊耳支座連接;駕駛室下腳踏板支架置于橫梁下方,橫梁和駕駛室下腳踏板支架之間通過連接板固定連接。駕駛室下腳踏板支架兩端延伸至駕駛室兩側入口的下方,兩個駕駛室下腳踏板分別連接在駕駛室下腳踏板支架兩端,方便駕乘人員上下車時蹬踏。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技術效果是:在發動機橫梁不再承擔發動機重量的基礎上,將發動機橫梁用于連接駕駛室下腳踏板支架,有效地利用了橫梁,使車輛結構更加緊湊、簡潔。
附圖說明
圖1、本實用新型的示意圖;
圖中:橫梁1、縱梁2、前簧吊耳支座3、駕駛室下腳踏板支架4、連接支架5、連接板6。
具體實施方式
采用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為:包括橫梁1、車體兩側的縱梁2、設置于縱梁2上的前簧吊耳支座3和駕駛室下腳踏板支架4,其改進在于:橫梁1設置于縱梁2下方,橫梁1兩端通過兩個連接支架5分別與兩個前簧吊耳支座3連接;駕駛室下腳踏板支架4置于橫梁1下方,橫梁1和駕駛室下腳踏板支架4之間通過連接板6固定連接。
背景技術中述及了,現有的發動機橫梁不再需要承擔發動機的重量,故橫梁1的結構強度還有相當大的冗余,因此本實用新型將其作為駕駛室下腳踏板支架4的連接結構,使橫梁1的利用率得到了上升,同時還簡化了該處的車輛結構,避免了需要為駕駛室下腳踏板支架4單獨設置支架的問題。
之所以采用將橫梁1兩端連接在兩個前簧吊耳支座3上的連接方式,是因為:駕駛室下腳踏板支架4的高度需要配合駕駛室下腳踏板,而駕駛室下腳踏板又要位于駕駛室入口以下,因此,如果橫梁1設置得太高,勢必使橫梁1和駕駛室下腳踏板支架4之間的連接件的垂向長度過長,這樣不利于結構穩定,故本實用新型將橫梁1兩端設置于兩個前簧吊耳支座3上,使得橫梁1的水平高度得到降低,以縮短橫梁1和駕駛室下腳踏板支架4之間的連接件的垂向長度,提高結構穩定性。
為了提高橫梁1和駕駛室下腳踏板支架4之間的結構穩定性,連接板6可以采用截面呈U型的板狀結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汽依維柯紅巖商用車有限公司,未經上汽依維柯紅巖商用車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121719.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摩托車頭罩、前照燈與車頭架的安裝結構
- 下一篇:一種汽車后橋總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