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電力隧道運營監控與維護一體化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121490.7 | 申請日: | 2012-03-2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494917U | 公開(公告)日: | 2012-10-17 |
| 發明(設計)人: | 高小慶;楊文威;陸小龍;何真珍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市電力公司;上海久隆電力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5B19/418 | 分類號: | G05B19/418 |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趙志遠 |
| 地址: | 200122 上***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力 隧道 運營 監控 維護 一體化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力隧道監控技術,尤其是涉及一種電力隧道運營監控與維護一體化系統。
背景技術
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大跨度鐵路公路兩用橋、大型水電站、國際空間站計劃、火星無人探測計劃等大型工程項目的實施,與動力特性相關的大型結構體系的健康診斷問題迅速成為國際學術界和工程界關注的熱點,在橋梁、高層建筑領域已經有了不少的應用實例:美國Robert等開展了輕軌架空水泥結構的監測,對8個軌段在不同天氣條件下進行了在線監視和結構健康診斷分析;德國在柏林新建的萊特火車站(Lehrter?Bahnhof,Berlin)大樓安裝了健康監測系統;然而,在大型隧道方面,卻鮮有利用健康監測系統對結構進行監控管理的案例。
隧道結構數字化研究屬于城市隧道工程乃至所有土木工程結構范疇內的前沿科研項目,相比傳統的應用工程實踐的理論研究,數字化最大的優勢是為建設以及后期養護管理提供了一個可擴展的平臺,通過結構體可視化功能,將隧道的設計、建設、結構病害、養護管理等信息實時集成呈現,通過2D以及3D的視圖以及可查詢的鏈接,實時從數據庫調取可用信息,為結構的建養一體化平臺的各種功能提供信息依據。
現今國內外對于隧道運營養護系統的研究以及工程信息化結合的比較成功的案例,主要有美國紐約的地鐵信息集成管理系統,以及日本東京城市地下鐵道管理運營系統,然而這些系統主要是從地鐵日常運營管理維護出發,重點在于車組、設備的管理維護,以及緊急情況下的應急調度、人群疏散等出發,對于結構病害診治和工程力學狀況的監測較少涉及。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種系統架構合理、可靠性高、兼容性好、抗干擾強的電力隧道運營監控與維護一體化系統。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電力隧道運營監控與維護一體化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實時數據采集模塊、定期數據采集模塊、采集工控機、信號收發機、交換機、服務器群和管理終端,所述的實時數據采集模塊依次通過采集工控機、信號收發機與交換機連接,所述的交換機分別與定期數據采集模塊、服務器群連接,所述的服務器群與管理終端連接。
所述的實時數據采集模塊設有多個,每個實時數據采集模塊包括相互連接的信號收集器和電力隧道環境傳感器,所述的信號收集器與采集工控機連接。
所述的電力隧道環境傳感器包括管片位移傳感器、結構內力傳感器和水土壓力傳感器。
所述的定期數據采集模塊包括依次連接的反光片和無棱鏡全站儀,所述的無棱鏡全站儀與交換機連接。
所述的服務器群包括數據庫服務器和監測維護服務器。
還包括防火墻、Internet和遠程終端,所述的交換機依次通過防火墻、Internet與遠程終端連接。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
1、系統架構合理,充分考慮大型工程安全監測的特點和需求,在自動化方面總結了其它系統的優點和不足,并在系統總線方式、系統安全性方面滿足長期使用的要求,適于長期運營,在運用的多項測量、通信技術應有成熟的工程應用,測量精度高、性能穩定可靠。
2、開放性體系結構保證高可靠性,按開放式體系結構設計的支持多種數據庫平臺及與其他數據庫連接,可以與各局域網和廣域網互聯;
3、良好的兼容性,可以通過各種不能的模塊靈活組合方便地接入安全監測的差阻式、振弦式、電容式、電位器式、滑線電阻式、壓阻式、電感式、CCD、485信號等多種儀器,并可不受限制地隨意進行系統的擴展等;
4、良好的抗干擾,系統要適應長期運營所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如外部信號和雜亂電磁波的干擾;
5、結構清晰、維護極其方便,系統由數據采集與控制單元、現場總線、后方控制計算機組成,各數據采集單元獨立工作,不互相影響。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實施例
如圖1所示,一種電力隧道運營監控與維護一體化系統,包括實時數據采集模塊1、定期數據采集模塊5、采集工控機2、信號收發機3、交換機4、服務器群和管理終端7,所述的實時數據采集模塊1依次通過采集工控機2、信號收發機3與交換機4連接,所述的交換機4分別與定期數據采集模塊5、服務器群連接,所述的服務器群與管理終端7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市電力公司;上海久隆電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經上海市電力公司;上海久隆電力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121490.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基于三維激光掃描系統的固定翼無人機電力巡檢系統
- 下一篇:一種制膠控制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