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汽車空調操縱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118914.4 | 申請日: | 2012-03-2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581665U | 公開(公告)日: | 2012-12-05 |
| 發明(設計)人: | 夏建華;劉忠剛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海馬汽車研發有限公司;海馬轎車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4F11/00 | 分類號: | F24F1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018 | 代理人: | 王一斌;王琦 |
| 地址: | 201201 上海市***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汽車空調 操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制造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汽車空調操縱器。
背景技術
空調操縱器是空調系統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現有的汽車空調操縱器通常包括模式旋鈕、風量旋鈕、溫度旋鈕等多個獨立的旋鈕、按鈕設置。由于其功能作用,導致旋鈕和按鈕分布較多,在空間局促的情況下,會使操縱面板顯得雜亂,且由于中控面板的空間有限,旋鈕與按鈕尺寸較小,手感不好,容易導致這些旋鈕的布置擁擠,造成操作的不便、甚至誤操作。
實用新型內容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汽車空調操縱器,其采用雙層旋鈕結構,既減少了旋鈕的數量、節省旋鈕所占空間,又可以增大每個旋鈕的尺寸,從而避免誤操作。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汽車空調操縱器,包括殼體、溫度控制機構、風量控制機構、模式控制機構和除霜開關控制機構,
風量控制機構包括設置于殼體外表面的風量控制旋鈕、以及設置于殼體內的拉索控制裝置,該拉索控制裝置包括與風量控制旋鈕固定連接的傳動齒輪組、有傳動齒輪組帶動的搖臂、和與搖臂連接的拉索,該拉索的另一端與汽車空調風門連接;
溫度控制機構包括設置于殼體外表面的溫度控制旋鈕,和設置于殼體內的、由溫度控制旋鈕控制的第一電阻器;
模式控制機構包括設置于殼體外表面的模式控制旋鈕,和設置于殼體內的、由模式控制旋鈕控制的第二電阻器;
除霜開關控制機構包括設置于殼體外表面的除霜開關控制按鈕,和設置于殼體內的、由除霜開關控制按鈕驅動的開關軸芯;
所述溫度控制旋鈕為環形旋鈕,所述風量控制旋鈕自溫度控制旋鈕的環形之內凸出設置,風量控制旋鈕的下表面與溫度控制旋鈕的上表面齊平。
優選地,所述風量控制旋鈕的外徑小于等于所述溫度控制旋鈕的內徑。
優選地,所述模式控制旋鈕為筒形旋鈕,所述除霜開關按鈕設置于所述模式控制旋鈕的上表面。
優選地,所述第一電阻器設置于拉索控制裝置的一側,與拉索控制裝置間隔設置。
優選地,所述第二電阻器設置于開關軸芯的一側,與開關軸芯間隔設置。
優選地,所述溫度控制機構進一步包括設置于溫度控制旋鈕后側的第一背光燈,風量控制機構進一步包括設置于風量控制旋鈕后側的第二背光燈,
第一背光燈和第二背光燈之間設置一遮光擋板。
由上述技術方案可見,本實用新型的汽車空調操縱器根據不同的控制旋鈕的操作類型,通過將溫度控制旋鈕和風量控制旋鈕重疊而形成雙層旋鈕,并進一步通過將除霜按鈕設置于模式控制旋鈕的上表面,減少了汽車空調操縱器的旋鈕數量,則在相同的控制空間中可大幅增大旋鈕的尺寸。
由于相互重疊設置的溫度控制旋鈕和風量控制旋鈕、或者是除霜按鈕和模式控制旋鈕分別為不同類型的旋鈕,因此本實用新型的汽車空調操縱器通過將由各旋鈕控制的控制機構間隔設置,使得各旋鈕之間的控制不會相互影響。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汽車空調操縱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汽車空調操縱器的后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參照附圖并舉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詳細說明。
在本實用新型中,汽車空調操縱器根據不同的控制旋鈕的操作類型,通過將溫度控制旋鈕和風量控制旋鈕重疊而形成雙層旋鈕,并進一步通過將除霜按鈕設置于模式控制旋鈕的上表面,減少了汽車空調操縱器的旋鈕數量,則在相同的控制空間中可大幅增大旋鈕的尺寸。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汽車空調操縱器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汽車空調操縱器的后視圖。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汽車空調操縱器包括殼體101、溫度控制機構、風量控制機構、模式控制機構和除霜開關控制機構。
其中,風量控制機構包括設置于殼體101外表面的風量控制旋鈕102、以及設置于殼體101內的拉索控制裝置202,該拉索控制裝置202包括與風量控制旋鈕固定連接的傳動齒輪組、有傳動齒輪組帶動的搖臂、和與搖臂連接的拉索,該拉索的另一端與汽車空調風門連接。這種拉索控制空調風門的控制機構為常見結構,因此在圖中未詳細示出具體結構。
溫度控制機構包括設置于殼體101外表面的溫度控制旋鈕103,和設置于殼體101內的、由溫度控制旋鈕103控制的第一電阻器203。
模式控制機構包括設置于殼體101外表面的模式控制旋鈕104,和設置于殼體101內的、由模式控制旋鈕104控制的第二電阻器204。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海馬汽車研發有限公司;海馬轎車有限公司,未經上海海馬汽車研發有限公司;海馬轎車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118914.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