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高壓氣源壓縮系統(tǒng)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220116864.6 | 申請日: | 2012-03-2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611856U | 公開(公告)日: | 2012-12-19 |
| 發(fā)明(設計)人: | 靳北彪 | 申請(專利權)人: | 摩爾動力(北京)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2B33/00 | 分類號: | F02B33/00;F02C7/00;F02K1/00;F02K7/10;F04F5/04;F01D15/0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0101 北京市朝***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壓氣 壓縮 系統(tǒng)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發(fā)動機及壓縮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高壓氣源壓縮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無論是在氣體壓縮領域或在發(fā)動機領域,氣體壓縮是一個十分重要的過程。實現(xiàn)這一過程的機構一般說來有兩類,一類是葉輪式壓縮方式,另一類是活塞式壓縮方式。然而在傳統(tǒng)壓縮過程中,氣體壓縮的效率較低,如何提高氣體壓縮效率是提高壓縮氣體領域以及發(fā)動機領域的節(jié)能、環(huán)保的重要問題。為此,需要發(fā)明一種新的技術方案,以解決這類問題。
實用新型內(nèi)容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高壓氣源壓縮系統(tǒng),包括射流泵、氣體接收通道和高壓氣體源,所述射流泵上設有射流泵動力氣體噴射口、射流泵氣體出口和射流泵低壓氣體入口,所述射流泵氣體出口與所述氣體接收通道連通,所述射流泵動力氣體噴射口與所述高壓氣體源連通,所述射流泵低壓氣體入口與氣體工質(zhì)源連通,在所述氣體接收通道上設壓縮氣體工質(zhì)出口,所述高壓氣體源內(nèi)的氣體壓力大于1MPa。
在所述氣體接收通道的氣體空間部位上設壓縮氣體回流口,所述壓縮氣體回流口經(jīng)壓縮氣體回流管與所述射流泵的低壓氣體區(qū)連通,所述壓縮氣體回流管的氣體噴出指向以所述射流泵的射流方向為總體指向。
在所述射流泵動力氣體噴射口外套裝設置回流高壓氣體噴射口,在所述氣體接收通道的氣體空間部位上設壓縮氣體回流口,所述回流高壓氣體噴射口經(jīng)壓縮氣體回流管與所述壓縮氣體回流口連通。
包括至少兩個由所述射流泵和所述氣體接收通道構成的壓縮單元,所述壓縮單元中的所述射流泵氣體出口與所述氣體接收通道連通,所述射流泵動力氣體噴射口與所述高壓氣體源連通;所述壓縮單元以如下方式多級串聯(lián):下一級所述壓縮單元的所述射流泵的射流泵低壓氣體入口與上一級所述壓縮單元所述氣體接收通道的氣體空間部位連通;第一級所述壓縮單元的射流泵低壓氣體入口與所述氣體工質(zhì)源連通;最后一級所述壓縮單元的所述氣體接收通道上設壓縮氣體工質(zhì)出口,所述高壓氣體源內(nèi)的氣體壓力大于1MPa。
所述高壓氣體源設為由氣體液化物源和汽化器構成。
在所述高壓氣體源和所述射流泵動力氣體噴射口之間設高壓氣源動力渦輪,在所述壓縮氣體工質(zhì)出口和所述氣體接收通道之間設工質(zhì)壓氣機,所述壓氣源動力渦輪對所述工質(zhì)壓氣機輸出動力。
在所述射流泵氣體出口與所述氣體接收通道之間設次級射流泵,所述射流泵氣體出口與所述次級射流泵的次級射流泵動力氣體噴射口連通,所述次級射流泵的次級射流泵氣體出口與所述氣體接收通道連通,所述次級射流泵的次級射流泵低壓氣體入口與所述氣體工質(zhì)源連通。
在所述壓縮氣體回流管上設壓氣機。
所述壓縮氣體工質(zhì)出口與熱動力系統(tǒng)的燃燒室連通。
在所述高壓氣體源和所述射流泵動力氣體噴射口之間設加熱器,所述高壓氣體源經(jīng)所述加熱器與所述射流泵動力氣體噴射口連通,所述高壓氣體源內(nèi)的高壓氣體在所述加熱器內(nèi)被加熱后進入所述射流泵的射流泵動力氣體噴射口以提高引射能力。
在所述氣體接收通道上設散熱結構,和/或在所述氣體接收通道內(nèi)設冷卻器,和/或在所述壓縮氣體工質(zhì)出口處設冷卻器。
在所述射流泵氣體出口與所述氣體接收通道之間設沖壓管,所述沖壓管用于壓縮自所述射流泵氣體出口噴出的氣體。
所述氣體接收通道設為沖壓管,所述沖壓管用于壓縮自所述射流泵氣體出口噴出的氣體。
在所述射流泵氣體出口和所述氣體接收通道之間,和/或在所述氣體接收通道內(nèi)設動力渦輪。
在所述氣體工質(zhì)源和所述射流泵低壓氣體入口之間,和/或在所述射流泵低壓氣體入口處,和/或在所述射流泵的低壓氣體區(qū)內(nèi),和/或在所述氣體接收通道的氣體空間部位內(nèi),和/或在所述壓縮氣體工質(zhì)出口處設附屬壓氣機。
在所述熱動力系統(tǒng)的燃燒室的排氣道上設排氣動力渦輪。
在所述壓縮氣體回流管上設壓氣機,所述排氣動力渦輪對所述壓氣機輸出動力。
本實用新型所公開的高壓氣源壓縮系統(tǒng)中,所述動力渦輪可以對所述壓氣機(含所述附屬壓氣機)輸出動力,也可以不對所述壓氣機(含所述附屬壓氣機)輸出動力。在所述動力渦輪對所述壓氣機輸出動力的結構中,所述動力渦輪可以與所述壓氣機同軸設置。
本實用新型所謂的氣體工質(zhì)源是指大氣、低壓氧氣、低壓含氧氣體或其他氣體(如氦氣等)等;所謂動力氣體是指壓縮其他氣體的氣體,它的壓力高于射流泵的低壓氣體(比如大氣)入口處的壓力;射流泵上有射流泵低壓氣體入口、高壓氣體入口(即射流泵動力氣體噴射口)和射流泵氣體出口(即高壓氣體和低壓氣體混合物出口)。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摩爾動力(北京)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未經(jīng)摩爾動力(北京)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116864.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 上一篇:一種音箱按鍵結構
- 下一篇:半天然制冷及低溫除濕系統(tǒ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