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用于吊扇的三相無刷直流電機的定子鐵芯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105272.4 | 申請日: | 2012-03-1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488325U | 公開(公告)日: | 2012-10-10 |
| 發明(設計)人: | 何良遠;梁文超;馮政 | 申請(專利權)人: | 佛山市順德區進樂磁材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2K29/03 | 分類號: | H02K29/03;H02K1/14 |
| 代理公司: | 廣州科粵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 代理人: | 莫瑤江 |
| 地址: | 528325 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吊扇 三相 直流電機 定子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三相無刷直流電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吊扇的三相無刷直流電機的定子鐵芯。
背景技術
現有的吊扇一般都是采用單相交流電容運轉異步電機驅動,如圖1所示,其定子鐵芯外形比較復雜,加工工序多,定子鐵芯上一般需繞兩組線圈才可以工作,不僅大大浪費了銅線原材料,且電機結構復雜,生產成本比較高,電機運行效率低、能耗大、體積相對比較大,然而采用單相直流電機作為吊扇的驅動電機可以較好地解決上述問題,因此引起越來越多人們的關注。但是普通單相直流電機工作時,隨著電機的運轉會產生電磁噪音和電磁振動,于是需要一種無刷直流電機將單相轉換為三相,而定子鐵芯的形狀也需要作相應的設計。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用于吊扇的三相無刷直流電機的定子鐵芯,通過定子鐵芯形狀的設計,解決直流電機工作時的電磁噪音和電磁振動。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以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用于吊扇的三相無刷直流電機的定子鐵芯,包括定子本體,在定子本體中心設有定子軸芯,在定子本體外圓周上均勻分布有12個大小相同的齒,每個齒的頂端與齒的端面相交的曲線均為定子軸芯所在圓的非同心圓弧,每個齒的頂端和底端均通過繞線端連接,相鄰齒的根部通過圓弧面連接。
相鄰兩個齒的根部、圓弧連接面以及底端之間形成固定的繞線槽用于繞線,該繞線槽結構簡單,只需繞制一組線圈就可以工作,節省了銅材料,降低了生產成本同時提高了直流電機效率。上述電機包括定子鐵芯、磁環轉子和電機軸,電機軸安裝在定子鐵芯的定子軸芯上,磁環轉子采用異性注塑鐵氧體,磁環轉子安裝于定子鐵芯的外層,且磁環轉子所在的圓與定子鐵芯的外圓為電機軸心的同心圓。由于定子鐵芯上每個齒的頂端所在的圓與定子軸芯所在的圓為非同心圓,則定子鐵芯上每個齒的頂端所在的圓與磁環轉子所在的圓也為電機軸心的非同心圓,因此定子鐵芯上每個齒的頂端與磁環轉子之間會形成不均勻氣隙,且該不均勻氣隙從兩側向中部逐漸縮小。正因為定子鐵芯上每個齒的頂端設計成這種可以與磁環轉子之間形成不均勻氣隙的形狀,使得在電機工作過程中可以有效地降低電磁噪音;而齒的頂端為圓弧時表面更平滑,使電機工作時可以避免電機在換相時由于齒的頂端不平滑而產生的磁通量不均勻而造成的電磁振動;齒的底端與齒的端面相交所在的二次曲線,使得電機高速轉動時能更大限度地提高定子齒頂端的磁通量,使電機能夠更安靜平穩地工作。
上述技術方案還可以作如下改進:
所述非同心圓弧均與定子本體的外圓內切,所述每個齒的底端與齒的端面相交的曲線均為二次曲線段,該二次曲線段為圓弧。每個齒的頂端與底端之間的最大距離為7mm。相鄰齒的繞線端相互平行且沿定子本體外圓的徑向面對稱分布,其間距為2mm。
本實用新型采用單獨一組固定繞線的繞線槽,結構簡單、加工方便、運行安全。定子鐵芯的齒頂端設計成可以與磁環轉子之間形成不均勻氣隙的形狀,有效地降低了電機工作時的電磁噪音,同時也降低了加工成本,并且三相無刷直流電機在啟動、轉換時無需由霍爾元件提供信號,安裝更方便可靠。
附圖說明
圖1是現有技術采用單相交流的異步電機定子鐵芯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2中A處放大圖。
附圖標記說明:1-定子本體;2-定子軸芯;3-齒;31-端面;32-頂端;33-底端;34-根部;35-繞線端;4-不均勻氣隙;5-繞線槽;6-磁環轉子;7-非同心圓弧;8-圓弧;9-外圓;10-最大距離;11-間距;12-圓弧面。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內容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由多組硅鋼片疊壓而成的定子本體1,在定子本體1的中心設有定子軸芯2,在定子本體1外圓周上均勻分布有12個大小相同的齒3,齒3的頂端32與齒3的端面31相交的曲線均為定子軸芯2所在圓的非同心圓弧7,齒3的底端33與齒3的端面31相交的曲線均為圓弧8,相鄰齒的根部34通過圓弧面12連接。所述非同心圓弧7均與定子本體1的外圓9內切,每個齒的頂端32與底端33之間的最大距離10為7mm。每個齒的頂端32和底端33均通過繞線端35連接,相鄰齒的繞線端35相互平行且沿定子本體1外圓9的徑向面對稱分布,其間距為2m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佛山市順德區進樂磁材有限公司,未經佛山市順德區進樂磁材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105272.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