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無接箍套管提升短節扶正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104000.2 | 申請日: | 2012-03-2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510066U | 公開(公告)日: | 2012-10-31 | 
| 發明(設計)人: | 李元華;盧建強;桑峰軍;肖慶九;史衛華;王輝;同建國 | 申請(專利權)人: | 李元華;盧建強;桑峰軍;肖慶九;史衛華;王輝;同建國 | 
| 主分類號: | E21B19/24 | 分類號: | E21B19/24 | 
| 代理公司: | 鄭州科維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41102 | 代理人: | 張國文 | 
| 地址: | 457000 河南省***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無接箍 套管 提升 扶正 | ||
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油田鉆井工具技術領域,尤其是無接箍套管提升短節扶正器。
背景技術:在油田深井或超深井鉆井施工中,打完二開鉆井進尺后,需要下入91/2無接箍技術套管,由于無接箍套管母扣端沒有接箍,不能直接用套管吊卡提升該種套管,必須在無接箍套管母扣端接上套管提升短節,才能用套管吊卡提升套管。但現有上卸提升短節操作技術中,受條件的限制,會造成時間的無謂消耗,主要表現在:1、無接箍技術套管提升短節,質量重,需要兩人抬起一定高度與套管母扣對扣,另需一人轉動提升短節進行上扣,效率低且耗時長。2、人工抬起對扣及上扣,造成套管提升短節穩定性差,容易錯扣。3、套管一般在專用管架上,與地面高度有30cm,提升短節長度為60至80cm,重約80kg,且套管母扣為細扣,扣多,所以人工對扣上扣,高度不宜掌握,長時間對扣上扣,造成提升短節與套管同軸度差,易錯扣。?
綜上所述,油田現有無接箍套管提升短節對扣與上扣操作技術存在穩定性差、同軸度差、易錯扣、耗時長的缺陷。?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上扣效率高、有效保護套管螺紋的無接箍套管提升短節扶正器,它克服了其它技術的缺點,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它是由支架、軸承銷、雙耳板、滾動軸承、隔套、開口銷、支架調節頂絲、備帽、四角墊板連接而成,支架四角大腿傾斜焊制,底大上小;支架的上部焊有四個雙耳板,雙耳板由耳板孔插入軸承銷;在軸承銷上順序套著隔套,四個滾動軸承、開口銷,四個滾動軸承之間有空間;扶正器支架底端四角分別焊有四角墊板,在四角墊板上有絲孔,絲孔內旋著支架調節頂絲,支架調節頂絲上有備帽。?
使用時,將本實用新型放在無接箍套管母扣端前方的場地上,提升短節放在扶正器四個滾動軸承之上,對提升短節進行扶正和支撐,增加提升短節對扣與上扣的穩定性;利用支架頂絲微調扶正器支架四角,調整提升短節與套管的同軸度,以利于對扣與上扣;同軸度調整好后,一人用手旋轉提升短節與套管母扣對扣,扣對好后,手動上扣2圈,再用一股3m棕繩纏繞在提升短節上,兩人拉拽繩兩端,在扶正滾動軸承的作用下,快速進行上扣,提高無接箍套管提升短節的上扣效率。?
本實用新型的意義:通過支架調節螺絲微調扶正器高度,保證提升短節與套管的同軸度;通過扶正器扶正軸承,扶正提升短節、加快提升短節的旋轉,保證提升短節的穩定性和上扣效率;無接箍式套管由于可增大固井間隙,螺紋結構聯接效率高,多重密封結構且設計有扭矩臺肩,選用無接箍套管不但有利于套管的順利下入、提高水泥封固質量,也可以進一步優化井身結構,降低鉆井成本,在國內外鉆井固井施工中得到廣泛應用。?
附圖說明:圖1為無接箍套管提升短節扶正器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支架???2、軸承銷???3、雙耳板???4、滾動軸承???5、隔套???6、開口銷???7、支架調節頂絲???8、備帽???9、四角墊板?
圖2為無接箍套管提升短節扶正器的部分結構示意圖,圖中??2、軸承銷???3、雙耳板???4、滾動軸承???5、隔套???6、開口銷???
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1、本實用新型是由支架1、軸承銷2、雙耳板3、滾動軸承4、隔套5、開口銷6、支架調節頂絲7、備帽8、四角墊板9連接而成,支架1四角大腿傾斜焊制,底大上小。
實施例2、支架1的上部焊有四個雙耳板3,雙耳板3由耳板孔插入軸承銷2;在軸承銷2上順序套著隔套5、四個滾動軸承4、開口銷6,四個滾動軸承4之間有空間。?
實施例3、扶正器支架1底端四角分別焊有四角墊板9,在四角墊板9上有絲孔,絲孔內旋著支架調節頂絲7,支架調節頂絲7上有備帽8。?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李元華;盧建強;桑峰軍;肖慶九;史衛華;王輝;同建國,未經李元華;盧建強;桑峰軍;肖慶九;史衛華;王輝;同建國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104000.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