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電視機底座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102409.0 | 申請日: | 2012-03-1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546146U | 公開(公告)日: | 2012-11-21 |
| 發明(設計)人: | 劉興國;朱忠武;段丁平 | 申請(專利權)人: | 四川長虹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M11/00 | 分類號: | F16M11/00;H04N5/64 |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橋專利事務所 51124 | 代理人: | 蒲敏 |
| 地址: | 621000 四***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視機 底座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視機底座。
背景技術
隨著平板電視機的普及和人們對高效利用空間意識的增強,一部分用戶會選擇將電視機安裝在墻壁上使用,但大部分消費者還是會選擇使用底座將電視放置在臺面上觀看使用,所以電視機的底座仍然是不可缺少的部分。用戶希望買到的產品可以直接取出后使用,但由于底座的作用是保證整機的穩定性,因此底座的底板在水平方向上的跨度需要制造的比較大,而且底座的支撐部與底板之間相對位置關系為垂直或近似垂直,所以底座所占三維空間也比較大。如果將底座直接固定在主機上裝入包裝箱,雖然用戶取出后可以直接放置使用,但包裝箱的體積會非常大,而且包裝箱內大部分是多余空間,為保證運輸安全還需要在多余空間內放置填充物。這就給廠家在物流運輸、倉儲上帶來非常大的成本壓力。現在也有少數廠家將底座與主機拆開后包裝,但底板與支撐部仍然是一體,仍然沒有解決占用空間的問題。如果將底座拆分成過多的零件,不但在包裝時容易忘記和丟失,而且用戶在使用前的組裝過程繁瑣,正確組裝比較困難,甚至造成零件損壞,帶來使用上的麻煩和諸多不便,增加了廠商售后維修的成本和產生糾紛的幾率。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電視機底座,此電視機底座可拆分成幾個部分與主機配合包裝,減小包裝箱的體積,而且組裝方便,難度小。
本實用新型解決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此電視機底座包括底板和支架,在所述底板上設置有通孔,在所述支架的底端設置有螺紋孔,所述底板和所述支架通過螺釘連接。底板與支架可拆分,減小包裝體積,而且組裝簡單,僅需要一顆螺釘。
所述支架由上支架和下支架組成,所述上支架與電視機主體連接,所述下支架固定于所述底板上;在所述上支架的底部設置有固定柱,所述螺紋孔設置于所述固定柱內,所述下支架上設置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為通孔,所述固定柱與所述固定孔緊配合。將支架分為上支架與下支架,出廠時分別與主機和底板預安裝到位,簡化用戶的組裝過程的同時,合理的分成兩個部件也有利于加工,減低生產成本。
在所述上支架的底部設置有環形筋,在所述環形筋上設置有限位槽,在所述下支架上設置有與所述限位槽相匹配的限位筋,限位槽與限位筋配合既加大了固定強度,又可以防止竄動、錯位。
為明確安裝方向,防止反向安裝,所述限位槽為非均勻分布。
所述上支架由連接板和支撐柱組成,所述連接板與所述支撐柱通過螺釘連接。將上支架分為兩部分,使單個組件的幾何外形更加簡單,利于開模加工。
在所述支撐柱的底部設置有環形筋,在所述環形筋上設置有限位槽,在所述下支架上設置有與所述限位槽相匹配的限位筋。
在所述下支架的底部設置有若干個定位柱,在所述底板上設置有與所述定位柱匹配的定位孔。進一步保證安裝方向的正確性,縮短出廠前的安裝時間。
在所述底板上設置有加強板,底板可以采用質量輕的材料加工而成,加強板可以采用金屬材料,既增加了底板的強度,又不會使底板質量過大。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電視機底座合理分解成幾個部件,在確保實用性的同時,有效利用了包裝箱的內部空間,縮小了包裝箱的尺寸,減少了包裝填充物的使用量,給廠家節約了包裝、運輸和儲存的成本。合理的分解,簡單的裝配結構也給用戶帶來了方便,用戶只需簡單地操作就可以使電視機進入使用狀態,在臺式與壁掛式之間互相轉換也非常容易,減少了組裝的時間,降低了發生錯誤的概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電視機底座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電視機底座的底板的正面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電視機底座的上支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電視機底座的下支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電視機底座的下支架的另一個視角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電視機底座的底板的背面結構示意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電視機底座與主機的裝配示意圖。
圖8是本實用新型電視機底座與主機拆分后的包裝狀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至圖3所示,此電視機底座的支架與底板1為分體結構。支架底部設置有螺紋孔3,底板1上設置有通孔2,螺釘穿過通孔2,與螺紋孔3配合將底板1與支架4固定在一起。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四川長虹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四川長虹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102409.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