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能提高承載能力的車架縱梁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101660.5 | 申請日: | 2012-03-1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481148U | 公開(公告)日: | 2012-10-10 |
| 發明(設計)人: | 韓鳴;羅蓉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長安跨越車輛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2D21/02 | 分類號: | B62D21/02 |
| 代理公司: | 重慶市前沿專利事務所 50211 | 代理人: | 譚小容 |
| 地址: | 400026 重慶市***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提高 承載 能力 車架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底盤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車架作為整個汽車的基體,汽車絕大多數部件和總成(如發動機、傳動系統、懸架、轉向、駕駛室、貨箱和有關操縱機構)都通過車架來固定其位置。如圖1、圖2所示,車架縱梁包括左縱梁1和右縱梁2,兩者左右對稱設置,駕駛室總成固定裝配在車架縱梁的駕駛室安裝支架總成4上。由于駕駛室總成重量較大,且駕駛室安裝支架總成4過多地懸置于車架縱梁外,致使車架在運輸和使用過程中容易變形。車架變形后,造成駕駛室無法裝配,或者由于裝配困難而使整車出現駕駛室傾斜等質量問題。傳統的解決方法是通過加厚車架縱梁來增加強度,但隨著車架縱梁的加厚,不但增加整車成本而且會大大增加整車的重量并進而帶來整車油耗高等一系列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期望于通過較小的改進來提高車架縱梁性能以滿足其承受來自車內外的各種載荷的能力。?
為此,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能提高承載能力的車架縱梁結構,包括左縱梁和右縱梁,所述左縱梁的橫截面呈“[”形,所述右縱梁的橫截面呈“]”形,關鍵在于:在所述左、右縱梁的受力部位分別設置有縱梁加強件,所述縱梁加強件與左縱梁圍成的橫截面、縱梁加強件與右縱梁圍成的橫截面均為盒狀。?
作為優選,所述縱梁加強件與左縱梁、縱梁加強件與右縱梁通過焊接或鉚接的方式相連。?
所述縱梁加強件的橫截面呈“]”形,以增加支撐面積。?
本實用新型通過在車架縱梁,包括左縱梁和右縱梁的受力部位增加縱梁加強件,使受力部位的橫截面變成盒狀結構,從而大大增強了車架縱梁的強度和抗彎抗扭性能,提高了車架整體的承載能力。其有益效果是:提高車架質量、且裝配快捷;相比傳統的縱梁加厚的方法,在保證產品質量提升的同時,有效減重并節約了成本。?
附圖說明
圖1??是傳統的車架縱梁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左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3的左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如圖3、4所示的能提高承載能力的車架縱梁結構,包括左縱梁1、右縱梁2,左縱梁1的橫截面呈“[”形,右縱梁2的橫截面呈“]”形,兩者左右對稱設置,并通過橫梁(圖中未示出)連為一體。以上所述與傳統的車架縱梁結構一致,在此不再贅述。
區別在于:在左縱梁1的受力部位設置有縱梁加強件3,在右縱梁2的受力部位也設置有縱梁加強件3。縱梁加強件3與左縱梁1圍成的橫截面、縱梁加強件3與右縱梁2圍成的橫截面均為盒狀。左、右縱梁1、2的受力部位包括駕駛室支架安裝總成4,以及發動機、傳動系統、懸架、轉向機構、貨箱和有關操縱機構等在車架縱梁上的固定處。?
縱梁加強件3與左縱梁1、縱梁加強件3與右縱梁2通過焊接或鉚接的方式相連,不限于上述連接方式,只要能將縱梁加強件3固定在左縱梁1、右縱梁2上即可。縱梁加強件3的橫截面最好呈“]”形,與左縱梁1安裝時,其開口向左;與右縱梁2安裝時,其開口向右;?縱梁加強件3的橫截面也可以是“z”形或“∏”形等。?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長安跨越車輛有限公司,未經重慶長安跨越車輛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101660.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多片組合式全地形車駕駛艙
- 下一篇:嬰兒推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