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防砂抽油泵有效
申請號: | 201220088897.4 | 申請日: | 2012-03-02 |
公開(公告)號: | CN202468245U | 公開(公告)日: | 2012-10-03 |
發明(設計)人: | 韓旭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寶世達石油裝備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類號: | F04B47/00 | 分類號: | F04B47/00;F04B53/02;F04B53/00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地址: | 257000 ***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抽油泵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石油鉆井機械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防砂抽油泵。
背景技術
目前,我國許多油田的含油地質結構比較疏松,井液中含砂較多,采用常規泵抽油經常發生砂卡、砂磨和腐蝕,使抽油泵過早失效,造成油井停產,作業頻繁,原油的生產成本提高。而且現有的桿式抽油泵與底座之間,容易造成砂埋,檢泵提桿時,容易被砂卡住提不出來,給檢泵人員增加了負擔。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設計合理,能有效防砂卡、防砂埋、防砂磨和防腐蝕,從而能延長使用壽命的防砂抽油泵。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防砂抽油泵,包括沉砂外筒、長柱塞、短泵筒、加長內筒、流道體、下接頭、進油閥和出油閥,所述沉砂外筒與下接頭連接,所述長柱塞與短泵筒密封配合,所述長柱塞與短泵筒之間的密封間隙處設有擋砂裝置,所述長柱塞與出油閥連接,所述加長內筒位于沉砂外筒內一端與短泵筒連接,另一端與進油閥連接,所述沉砂外筒上設有與加長內筒連通的流道體,所述加長內筒與所述沉砂外筒之間設有設有沉砂通道。
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后,本實用新型取得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設計合理,能阻止砂粒進入柱塞與泵筒之間的密封間隙,從而杜絕了砂卡,減輕了泵筒與柱塞的磨損,使表面強化層不易被破壞,而且避免了砂埋抽油桿。
附圖說明
附圖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附圖所示,防砂抽油泵,包括沉砂外筒1、長柱塞2、短泵筒3、加長內筒4、流道體5、下接頭6、進油閥7和出油閥8,所述沉砂外筒1與下接頭6連接,所述長柱塞2與短泵筒3密封配合,所述長柱塞2與短泵筒3之間的密封間隙處設有擋砂裝置10,所述長柱塞2與出油閥8連接,所述加長內筒4位于沉砂外筒1內一端與短泵筒3連接,另一端與進油閥7連接,所述沉砂外筒1上設有與加長內筒4連通的流道體5,所述加長內筒4與所述沉砂外筒1之間設有設有沉砂通道9。其中,擋砂裝置10為擋砂圈。
其防砂卡的工作原理是借助擋砂圈及漏失液的共同作用,阻止砂粒進入柱塞與泵筒之間的密封間隙,從而杜絕了砂卡,減輕了泵筒與柱塞的磨損,使表面強化層不易被破壞。由于磨損減輕,柱塞及泵筒的表面強化層不易被破壞,保證基體不會直接與腐蝕介質接觸,故采用同樣的表面處理工藝,其腐蝕性能要優于常規泵。
使用時,由于油液從流道體被抽油泵抽走,而當油井停抽時,下沉的砂粒沿沉砂通道經下接頭沉入泵下尾管,不會在泵上聚積,從而避免了砂埋抽油桿。
由于該泵上出油閥始終暴露在泵筒之外,故出油阻力較常規泵小,下行時無阻卡,下部桿柱不易彎曲,使桿管偏磨現象得到改善。
本實用新型能有效地防止砂粒進入泵筒與柱塞之間的密封間隙,因此具有防砂卡、防砂埋、防砂磨、防腐蝕、壽命長等特點,能大大地延長油井免修期。在不砂埋油層的情況下,可實現攜砂生產,其使用壽命比常規泵長3-5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寶世達石油裝備制造有限公司,未經山東寶世達石油裝備制造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088897.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鉛筆形手電
- 下一篇:分體式多層空氣濾清器濾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