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螺旋對稱流厭氧反應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076812.0 | 申請日: | 2012-03-0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519088U | 公開(公告)日: | 2012-11-07 |
| 發明(設計)人: | 陳小光;徐曉雪;薛罡;崔彥召;劉寧;劉洪波;黃丹平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華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2F3/28 | 分類號: | C02F3/28 |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 31233 | 代理人: | 宋纓;孫健 |
| 地址: | 201620 上海市***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螺旋 對稱 流厭氧 反應器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廢水處理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螺旋對稱流厭氧反應器。
背景技術
當前,工業廢水中高濃度有機廢水的有效治理是廢水處理領域的難題之一,也是實現COD(化學需氧量)減排任務的關鍵。高濃度有機廢水一般是指由造紙、皮革、食品等行業排出的COD在2000mg/L以上的廢水,這些廢水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纖維素等有機物,如果直接排放,會造成水體缺氧等嚴重水體污染。
一般的物理化學法對高濃度有機廢水的處理效果不佳,厭氧生物法是目前處理高濃度有機廢水效果較好也較成熟的方法,它主要是利用厭氧性微生物的代謝特性,在毋須提供外援能量的條件下,以被還原有機物作為受納體,同時產生有能源價值的甲烷氣體。近年來厭氧反應器技術發展較快,特別是自從1974年Lettings等發明了升流式厭氧污泥床(UASB)為代表的第二代厭氧反應器,厭氧顆粒污泥膨脹床(EGSB)和厭氧內循環反應器(IC)為代表的第三代厭氧反應器以來,生產性的厭氧反應器已獲廣泛應用。據不完全統計,截止2001年,世界上已有2000多個不同類型的高效厭氧反應器用于啤酒、造紙、淀粉、化工、酒精等高濃度工業廢水的處理。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螺旋對稱流厭氧反應器,布水均勻、不易堵塞、趨于平推流態、處理效率高、液固傳質效果好、耐有機負荷沖擊能力強、減少中間產物抑制,能有效持留顆粒污泥和可回收堿度。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螺旋對稱流厭氧反應器,包括布水區、反應區、三相分離區,所述的反應器由下至上分別為布水區反應區、三相分離區;所述的布水區包括底板、下柱體,所述的底板上表面連接下柱體;所述的下柱體下部一側設有清空口,中部一側設有倒喇叭口形進料管,上端設有同心錐布水器;所述的反應區包括中柱體,所述的中柱體包括旋流反應區、自由空域區;所述的旋流反應區內部由下至上螺旋對稱布置有第一旋流板、第二旋流板、第三旋流板,所述的第一旋流板下側為第一集氣室,所述的第一集氣室一側設有第一排氣管,所述的第一集氣室內且位于第一排氣管下方設有循環旋流管第一段,所述的第二旋流板下側第一旋流板上側為第二集氣室,所述的第二集氣室一側設有第二排氣管,所述的第二集氣室內且位于第二排氣管下方設有循環旋流管第二段,所述的第三旋流板下側第二旋流板上側為第三集氣室,所述的第三集氣室一側設有第三排氣管,所述的第三集氣室內且位于第三排氣管下方設有循環旋流管第三段,所述的循環旋流管第一段上端連接循環旋流管第二段下端,所述的循環旋流管第二段上端連接循環旋流管第三段下端;所述的自由空域區內設有回流管;所述的三相分離區的外殼由下至上分別為錐體、上柱體、蓋板,所述的上柱體內中部設有鋸齒形溢流堰,所述的鋸齒形溢流堰下方設有沉淀區,上方為第四集氣室,所述的鋸齒形溢流堰下部一側設有出水管;所述的蓋板中軸線位置設有排氣管,所述的排氣管下端連接倒喇叭形三相分離器,所述的倒喇叭形三相分離器上設有氣壓平衡孔,所述的氣壓平衡孔位于蓋板和鋸齒形溢流堰之間。
所述的布水區與反應區之間、反應區與三相分離區之間均通過法蘭連接。
所述的同心錐布水器上端與布水區上端齊平,且四個錐角由高度相同、大小由大至小的4個同心錐依次相套組成,四個錐角θ1、θ2、θ3、θ4、的大小為7.5°~32.5°。
所述的反應區高徑比為1∶4~6;所述的旋流反應區和自由空域區體積比為1∶3~5。
所述的循環旋流管第一段、循環旋流管第二段、循環旋流管第三段螺旋對稱布置,相鄰的循環旋流管段落相互錯開120°螺旋上升。
所述的第一集氣室、第二集氣室、第三集氣室螺旋對稱布置,相鄰的集氣室相互錯開120°螺旋上升。
所述的第一排氣管、第二排氣管、第三排氣管螺旋對稱布置,相鄰的排氣管相互錯開120°螺旋上升,所述的第一排氣管、第二排氣管、第三排氣管分別離第一旋流板、第二旋流板、第三旋流板與中柱體外壁最高交點處距離大于或等于5cm。
所述的第一旋流板、第二旋流板、第三旋流板螺旋對稱布置,相鄰的旋流板相互錯開120°螺旋上升;所述的第一旋流板、第二旋流板、第三旋流板與中柱體的夾角為30°~40°。
所述的循環旋流管第一段、循環旋流管第二段、循環旋流管第三段均與中柱體相切。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華大學,未經東華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07681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曝氣器用抱環連接固定組件
- 下一篇:除農藥礦化供水設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