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彈簧緩沖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075212.2 | 申請日: | 2012-03-0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560908U | 公開(公告)日: | 2012-11-28 |
| 發明(設計)人: | 陳普新;甘毅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太富力傳動機器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F7/104 | 分類號: | F16F7/104 |
| 代理公司: | 重慶弘旭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50209 | 代理人: | 張愛云 |
| 地址: | 100011 北京市東城***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彈簧 緩沖器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緩沖裝置,具體涉及一種彈簧緩沖器。
背景技術
現有的緩沖裝置包括液壓緩沖器、聚氨酯緩沖器和彈簧緩沖器。液壓緩沖器和聚氨酯緩沖器由于不適合在高溫、低溫場合使用,因此,其使用受到了限制。現有的彈簧緩沖器的彈簧壓縮行程較長,為了達到一定的緩沖能量,緩沖頭和緩沖彈簧均需要較長的長度,因此,整個裝置龐大,占用空間大,在空間較小的場合無法使用。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緩沖能量大且占用空間小的彈簧緩沖器。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彈簧緩沖器,包括緩沖頭和彈簧,其特征在于:包括缸體且所述缸體上端設有中心孔,所述緩沖頭插裝在所述中心孔內且與設置在所述缸體內的導桿套合,所述緩沖頭外和所述導桿外分別設有彈簧且不發生干涉。
上述緩沖頭外的彈簧Ⅰ和上述導桿外的彈簧Ⅱ同心設置。
上述緩沖頭的下部設有內孔且與上述導桿的上端套合,所述導桿外的彈簧Ⅰ設置在所述緩沖頭的下方,所述緩沖頭外的彈簧Ⅱ位于所述彈簧Ⅰ的外面,所述緩沖頭上設有止位裝置。
為了提高緩沖效果,上述彈簧選用蝶簧。
上述止位裝置為緩沖頭中部凸出的圓臺。
為了結構穩定,上述導桿的下端固定在上述缸體的底端。?
為了安裝方便并便于檢修,上述缸體的下端設有端蓋,上述導桿設置在所述端蓋上。
上述導桿通過緊固件固定在上述端蓋上。
為了拆裝方便,上述端蓋通過螺栓與上述缸體連接。
當緩沖頭受力后,首先壓縮其下方導桿外的彈簧Ⅰ,完成預緩沖,當達到一定壓縮量后,緩沖頭上的止位裝置壓縮緩沖頭外的彈簧Ⅱ,緩沖頭對彈簧Ⅰ和彈簧Ⅱ同時壓縮,實現對碰撞物體的緩沖。緩沖頭由缸體的中心孔導向,彈簧Ⅱ由緩沖頭導向,彈簧Ⅰ由導桿導向。
當緩沖頭受到輕小外力時,緩沖頭下方的彈簧Ⅰ獨自即可完成緩沖。當受到大型物體或重車碰撞時,緩沖頭下方的彈簧Ⅰ先進行預緩沖,然后與緩沖頭外的彈簧Ⅱ共同完成緩沖。
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采用兩組彈簧構成復式緩沖器,當受到大型物體或重車碰撞時,緩沖頭下方的彈簧Ⅰ先進行預緩沖,然后與緩沖頭外的彈簧Ⅱ共同完成緩沖,大幅度提高了緩沖能量和緩沖能力,不僅緩沖效果好,而且有利于延長部件壽命。本實用新型結構穩定,拆裝方便,維修簡單,適用于重型設備、起重運輸機械以及不適用液壓、聚氨酯等緩沖器的場所。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一種彈簧緩沖器,包括缸體2、緩沖頭1和彈簧,缸體2上端設有中心孔,緩沖頭1插裝在該中心孔內,緩沖頭1的下部設有內孔且與設置在缸體2內的導桿4套合,緩沖頭1外和導桿4外分別設有彈簧。導桿4外的彈簧Ⅱ5設置在緩沖頭1的下方,緩沖頭1外的彈簧Ⅰ3位于彈簧Ⅰ的外面,緩沖頭1中部設有止位裝置9,止位裝置9為緩沖頭1上面凸出的圓臺。彈簧Ⅰ3和彈簧Ⅱ5同心設置且均為蝶簧;導桿4的下端固定在缸體2的底端。
當緩沖頭1受力后,首先壓縮其下方導桿4外的彈簧Ⅱ5,完成預緩沖,當達到一定壓縮量后,緩沖頭1上凸出的圓臺壓縮緩沖頭1外的彈簧Ⅰ3,緩沖頭1對彈簧Ⅰ3和彈簧Ⅱ5同時進行壓縮,實現對碰撞物體的緩沖。緩沖頭1由缸體2上的中心孔、導桿4導向,彈簧Ⅰ3由緩沖頭1導向,彈簧Ⅱ5由導桿4導向。
實施例2,一種彈簧緩沖器,包括缸體2、緩沖頭1和彈簧,缸體2上端設有中心孔,緩沖頭1插裝在中心孔內,緩沖頭1的下部設有內孔且與設置在缸體2內的導桿4套合,緩沖頭1外和導桿4外分別設有彈簧。導桿4外的彈簧Ⅱ5設置在緩沖頭1的下方,緩沖頭1外的彈簧Ⅰ3位于彈簧Ⅰ的外面,緩沖頭1上設有止位裝置9。彈簧Ⅰ3和彈簧Ⅱ5同心設置且均為蝶簧;缸體2的下端設有端蓋7,導桿4設置在端蓋8上。導桿通過螺母8固定在端蓋7上,端蓋7通過螺栓6與缸體1連接。
當緩沖頭1受力后,首先壓縮其下方導桿4外的彈簧Ⅱ5,完成預緩沖,當達到一定壓縮量后,緩沖頭1上的止位裝置9壓縮緩沖頭1外的彈簧Ⅰ3,緩沖頭1對彈簧Ⅰ3和彈簧Ⅱ5同時壓縮,實現對碰撞物體的緩沖。緩沖頭1由缸體1的中心孔導向,彈簧Ⅰ由緩沖頭、導桿導向,彈簧Ⅱ5由導桿導向。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太富力傳動機器有限責任公司,未經北京太富力傳動機器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075212.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