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儀表高度可調的電動車輛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062314.0 | 申請日: | 2012-02-2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573641U | 公開(公告)日: | 2012-12-05 |
| 發明(設計)人: | 陳風;尹鵬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航空技術廣州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B35/00 | 分類號: | B60B35/00 |
| 代理公司: | 廣州粵高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陳衛;倪小敏 |
| 地址: | 510308 廣東省廣州市***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儀表 高度 可調 電動 車輛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動車輛,尤其涉及一種儀表高度可調的電動車輛。
背景技術
電動車輛的設計時速正不斷提高,越來越接近普通燃料汽車的時速。目前,有些電動車輛(例如輕型電動轎車或貨車)的設計時速已達80公里,可作為正常的公路用車。然而,汽車的儀表都安裝在中控臺上方向盤的后側,安裝位置較低,處于駕駛員的水平視角之外,駕駛員正常駕駛時看不到儀表,必須低頭才能讀取數據。人體的最佳視覺是在視角20度之內,超出此范圍觀察能力會急劇下降,并且視力在明、暗場合之間轉移需要一定的適應時間。例如,如果在公路上以每小時80公里的速度正常行駛,每秒駛出的距離即為220米,因此觀察儀表盤時駛出的距離至少約為500米以上。在這樣長的距離內,駕駛員的視線離開駕駛視野,會造成很大的安全隱患。
另外,有些電動車輛(例如高爾夫球車)甚至根本就沒有配備顯示車輛行駛數據的儀表,駕駛員駕駛過程中無法獲知車輛的行駛狀態,增大了操作難度并且無法對可能存在的故障做出預先或及時處理。而且,即使安裝了儀表,由于高爾夫球車或電動觀光車的駕駛室不是封閉式結構,在自然光照下,液晶屏的顯示效果很不理想,影響了正常的數據讀取。
此外,現有的儀表都是固定安裝在儀表盤上,不同的駕駛員由于身高不一致的原因讀取儀表的最佳位置也略有不同。因此,這種固定安裝不能滿足不同駕駛員對儀表的最佳觀察位置的需求。
有鑒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種能夠改進的儀表安裝方式以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動車輛,其包括電動車輛本體、儀表和儀表安裝結構,其中所述儀表通過儀表安裝結構安裝在所述電動車輛本體的駕駛員一側的A柱上,并且所述儀表能夠相對汽車本體移動。
在優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儀表安裝結構為金屬軟管,其一端固定連接儀表,另一端固定連接在所述A柱上。
在優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A柱上設有滑槽,所述儀表安裝結構滑動連接在A柱上。
在優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電動車輛本體在駕駛員一側的A柱上設有三角遮光板,優選地,在兩側A柱上都設有三角遮光板。
在優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電動車輛為高爾夫球車或旅游觀光車,更優選地,所述電動車輛為高爾夫球車。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電動車輛,其儀表安裝在A柱上并且高度可調節,以使儀表位于駕駛員平視時的視覺范圍內,因此駕駛員不需低頭即可觀看儀表,有效減少了駕駛危險性。同時,儀表的高度可調的特性使得不同駕駛員能夠根據需要將儀表調整到最適合自己視線的范圍內,以滿足不同駕駛員的需求。
附圖說明
圖1顯示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的電動車輛,其中A柱上安裝有儀表。
圖2顯示圖1所示電動車輛的后視圖。
圖3顯示圖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圖。
圖4顯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實施例的電動車輛,其中A柱上設有滑槽。
圖5顯示圖4所示電動車輛的后視圖。
圖6顯示圖5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圖。
圖7顯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實施例的電動車輛,其顯示另一高度調節結構。
圖8顯示圖7中C部分的放大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參考附圖詳細描述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應當理解的是,這些附圖以及詳細描述僅是對本發明原理的盡可能詳細的示例性闡述,并非是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制。
實施例1
參考圖1,其顯示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的電動車輛100,其包括電動車輛本體101、儀表103和儀表安裝結構102,其中儀表103通過儀表安裝結構102安裝在所述電動車輛本體101的駕駛員一側的A柱105上。在本實施例中,儀表安裝結構102為一金屬軟管,其一端固定連接儀表103,另一端固定連接A柱105。該金屬軟管具有一定的剛性和柔性,可按駕駛員需要將金屬軟管向上下左右四個方向彎曲,并且當定位后能夠始終保持彎曲形狀。該電動車輛還包括三角遮光板104,在圖1中,為方便圖示,僅顯示了位于另一側A柱上的遮光板,在A柱105上也設置有遮光板104。遮光板104的作用在于至少部分地遮擋來自駕駛室外的自然光,從而方便駕駛員讀取儀表103的顯示數據。圖2顯示了該電動車輛的后視圖,A部分的放大示意圖如圖3所示。
實施例2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航空技術廣州有限公司,未經中國航空技術廣州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062314.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音頻數據流的發送、接收裝置及方法
- 下一篇:安保控制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