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民用換熱器的附助電加熱水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059665.6 | 申請日: | 2012-02-1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432668U | 公開(公告)日: | 2012-09-12 |
| 發明(設計)人: | 孫有福 | 申請(專利權)人: | 棗莊福源印染機械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4H1/00 | 分類號: | F24H1/00;F24H9/1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77000 山東省棗莊市薛城區***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民用 換熱器 附助電加 熱水器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液態換熱器,具體的說涉及一種家用供暖式水暖、電加熱作熱源的多用途換熱水器的電熱水器,屬于供熱水裝置。
背景技術
以供暖的熱源,用換熱水器裝置將冷水交換成熱水,即可洗澡,同時解決了冬季洗餐具和洗衣服用熱水的問題。遺憾的是冬季供暖期已過,換熱水器裝置形成擺設,要等來年供暖期到來方可使用,為了解決春秋季節及陰雨天氣太陽能熱水器制熱缺陷,多數家庭又購買電熱水器在室內安裝,不足之處是其為了用熱水,有的家庭就形成了具備換熱水器、電熱水器、太陽能多品種之家,給使用帶來不少麻煩,增加了開資。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種多用途結構簡單,利用本公司申請的換熱水器專利技術,專利號:201120218942.9201110173583.4一種湍流自潔減內壓管道換熱水器已有技術的基礎上進行實質性改進,取暖期以供暖的熱源,過了取暖期,用電加熱方式裝置在換熱水器上,將冷水加熱成熱水,即可洗澡。
技術方案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如下:民用換熱器的附助電加熱水器,由若干個自來水拉伸導熱管的兩端處與導熱管連通件、內管連通件、連接件、焊接串接連通橫向擺放組成長方形,其特征在于所述電加熱棒放置在湍流自潔減內壓管道換熱水器的自來水拉伸導熱管內的一端,自來水拉伸導熱管內的一端開口焊接有內套螺絲,與電加熱棒的外螺絲配合固連;溫控表、泄壓閥安裝在自來水熱水出水端;自來水進水口與電加熱棒固連在換熱器的最低面的自來水拉伸導熱管內,自來水進水口低進,自來水熱水高出。
有益效果
在湍流自潔減內壓管道換熱水器上安裝電加熱棒比傳統圓桶式、長方桶承受壓力要強,因為電加熱棒安裝在光滑形柱體內分段式均布拉伸長條形狀凸臺的圓柱管,是一種新型的強化傳熱節能型高效換熱器,它是在傳統光滑體管式換熱器的基礎上,應用強化傳熱理論,是對傳統各類換熱器進行的重大突破,主要有以下特點:一是增強了圓柱形管體強固,采用的是薄壁不銹鋼管拉伸的導熱管,一般壁厚為0.75mm~0.91mm,采用特殊的自由成型工藝制作成圓弧內凸外凹形,承壓能力大為提高,在正常進出水情況下不致爆裂和抽扁,是很安全的;二是增加了換熱面積,由于換熱器壁采用了獨特的超薄設計,使其熱阻很小,而換熱系數很高,故得到較理想的傳熱效果;三是形成湍流自潔,當流體在拉伸導熱管的管內及管外流動時均產生強烈的攪動,即使介質流速很低的情況下,也可使流體的流動達到充分的湍流;四是安裝泄壓閥,在目前管式換熱器中的電熱水器銷售市場上尚屬創舉,由于熱水形成膨脹的情況下,內壓無處施放逼迫焊縫點的不均勻處漏水,所以,安裝泄壓閥,很有必要。由于體積小輕薄能滿足不同空間、溫度的需要;結構簡單、安全清潔,安裝、使用、維護、維修都比較方便,適用于建筑采暖配套的換熱型組合式室內電加熱暖氣片、及洗澡用電熱水器。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附圖說明
圖1、民用換熱器的附助電加熱水器結構圖
圖2是圖1局部放大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如圖1至圖2所示,民用換熱器的附助電加熱水器,由若干個自來水拉伸導熱管2的兩端處與導熱管連通件11、內管連通件13、連接件12、焊接串接連通橫向擺放組成長方形,其特征在于:所述電加熱棒4放置在湍流自潔減內壓管道換熱水器1的自來水拉伸導熱管2內的一端,自來水拉伸導熱管2內的一端開口焊接有內套螺絲5,與電加熱棒4的外螺絲6配合固連;溫控表9、泄壓閥10安裝在自來水熱水出水端8;自來水進水口7與電加熱棒4固連在換熱器的最低面的自來水拉伸導熱管2內,自來水進水口7低進,自來水熱水8高出。
以上所述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實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實用新型的啟示下,還可以做出若干的變型和改進,均落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棗莊福源印染機械有限公司,未經棗莊福源印染機械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059665.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