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智能輸電線路微氣象監測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056977.1 | 申請日: | 2012-02-2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472003U | 公開(公告)日: | 2012-10-03 |
| 發明(設計)人: | 李琪林 | 申請(專利權)人: | 四川電力科學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G01W1/00 | 分類號: | G01W1/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信博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51200 | 代理人: | 舒啟龍 |
| 地址: | 610071 四***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智能 輸電 線路 氣象 監測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輸電線路在線監測裝置,具體涉及一種可及時掌握線路運行環境的氣候變化規律,以便采取相應的措施,防止線路發生停電事故的智能輸電線路微氣象監測系統。
背景技術
輸電線路由于其分散性特點,所處環境變化較多,極易由風偏、雷擊、污穢等引起線路故障,特別是局部環境的變化及時掌握更需要在線數據的監測。微氣象監測系統主要對輸電線路走廊微氣象環境數據進行在線監測等,能將所測監測點溫度、濕度、風速、風向、氣壓、等氣象參數及嚴密數據進行分析。
傳統的人工巡視方法由于本身的局限性,缺乏對特殊環境和氣候的檢測,難以及時掌握線路運行環境的微氣象數據,無法提供線路異常狀況的預警。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智能輸電線路微氣象監測系統,以使線路技術人員根據微氣象數據能及時掌握線路運行環境的氣候變化規律,以便采取相應的措施防止線路發生停電事故。
本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智能輸電線路微氣象監測系統,包括后臺監測系統,所述后臺監測系統主要由相互連接的監測服務器和無線通訊網關組成;還具有安裝在輸電線路桿塔上的數據采集終端:包括微氣象傳感器、微處理器、電源和無線通訊單元;
上述微氣象傳感器一端與輸電線路相連接,另一端通過地址總線和數據總線與微處理器相連接;上述無線通訊與微處理器通過地址總線和數據總線相連接,并與無線通訊網關無線連接;上述的電源分別與微處理器、微氣象傳感器、無線通訊單元電連接。
該系統使用時,在數據采集終端設置微氣象傳感器、微處理器、電源和無線通訊單元,同時在后臺監測系統設置監測服務器和無線通訊網關;這樣,數據采集終端的微氣象傳感器能夠實時將監測點溫度、濕度、風速、風向、氣壓等氣象參數數據通過無線通訊單元發送至無線通訊網關。在后臺監測系統,無線通訊網關接受來自數據采集終端無線通訊單元傳送的數據并發送至監測服務器。監測服務器對傳輸回來的數據進行曲線分析,及時掌握線路運行環境的氣候變化規律,以便采取相應的措施,防止線路停電事故的發生。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智能輸電線路微氣象監測系統使線路技術人員根據微氣象數據能及時掌握線路運行環境的氣候變化規律,以便采取相應的措施如雷區安裝氧化鋅避雷器、污穢區采取調爬等,防止線路發生停電事故。
附圖說明
圖1是智能輸電線路微氣象監測系統的系統原理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以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說明。
如圖1所示,本新型包括后臺監測系統,后臺監測系統主要由相互連接的監測服務器和無線通訊網關組成;還具有安裝在輸電線路桿塔上的數據采集終端:包括微氣象傳感器、微處理器、電源和無線通訊單元;微氣象傳感器一端與輸電線路相連接,另一端通過地址總線和數據總線與微處理器相連接;無線通訊與微處理器通過地址總線和數據總線相連接,并與無線通訊網關無線連接;電源分別與微處理器、微氣象傳感器、無線通訊單元電連接。
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智能輸電線路微氣象監測系統使線路技術人員根據微氣象數據能及時掌握線路運行環境的氣候變化規律,以便采取相應的措施如雷區安裝氧化鋅避雷器、污穢區采取調爬等,防止線路發生停電事故。
雖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了描述,在本專利權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圍內,本領域技術人員不需要創造性勞動即可做出的各種修改或變形仍受本專利的保護。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四川電力科學研究院,未經四川電力科學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056977.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用于3D立體投影機的復合菲涅爾透鏡
- 下一篇:電動汽車可視倒車雷達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