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熱解吸采氣裝置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220052950.5 | 申請日: | 2012-02-1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421146U | 公開(公告)日: | 2012-09-05 |
| 發(fā)明(設計)人: | 王立勇;馬忠賓;吳忠燦;曹華偉;王磊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格林檢測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N30/06 | 分類號: | G01N30/06 |
| 代理公司: | 濰坊正信專利事務所 37216 | 代理人: | 石譽虎 |
| 地址: | 261061 山東省濰坊市高新區(qū)***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解吸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空氣檢測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熱解吸采氣裝置。
背景技術
氣相色譜儀是氣體樣品檢測的一種重要設備,尤其對物質(zhì)組分復雜、含量稀少的氣體樣品,如房屋建筑室內(nèi)裝潢后空氣中的有害氣體等。
不過由于受到目前氣相色譜儀最小檢測濃度的限制,故必須把環(huán)境空氣中的污染成分進行濃縮進樣分析,才能滿足標準檢驗方法的要求。熱解吸裝置就是一種樣品采集濃縮處理裝置。熱解吸的方法是:用固體吸附劑采集氣體樣品并使其濃縮,再加熱使樣品中的被測氣體揮發(fā)出來(解吸),但在熱解吸過程中被測氣體既不能發(fā)生分解又不能產(chǎn)生氣體化合物,以達到色譜分析的檢測效果。不過目前并沒有合理的熱解吸采氣裝置用以完成熱解吸反應。
實用新型內(nèi)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熱解吸采氣裝置,其結構合理,能夠有效采集熱解吸反應得到被測氣體,從而消除上述背景技術中缺陷。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熱解吸采氣裝置,包括熱解吸爐,所述熱解吸爐的采氣端設置有采氣用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熱解吸爐的進氣端利用管道連接氮氣氣源,所述管道上設置有電磁閥。
作為一種改進,所述管道上設置有氣阻。
作為一種進一步的改進,所述管道在氣阻的上游位置設置有穩(wěn)壓閥。
作為一種進一步的改進,所述管道在氣阻與穩(wěn)壓閥之間設置有壓力表。
本實用新型在工作時,先將樣品的吸附管放置于熱解吸爐內(nèi)進行加熱,揮發(fā)性有機化合物受熱解吸出來,氮氣氣源可以將揮發(fā)性有機化合物排出至注射器內(nèi);為了便于控制管道以及熱解吸爐內(nèi)的氣壓,在管道上設置了氣阻;同時,也設置了穩(wěn)壓閥和壓力表,便于觀察系統(tǒng)內(nèi)的氣壓。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熱解吸采氣裝置,結構簡單,在熱解吸爐的進氣端利用管道連接氮氣氣源,通過往熱解吸爐內(nèi)通入氮氣將待測的揮發(fā)性有機化合物排出至注射器內(nèi),管道上設置了電磁閥,控制氮氣的通斷,方便操作。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熱解吸采氣裝置,在管道上設置了氣阻,同時,也設置了穩(wěn)壓閥和壓力表,基于以上結構,操作人員便于觀察和控制管道以及熱解吸爐內(nèi)的氣壓,利于熱解吸反應的進行。
附圖說明
附圖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中:1.熱解吸爐,2.注射器,3.氮氣氣源,4.電磁閥,5.氣阻,6.穩(wěn)壓閥,7.壓力表。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實現(xiàn)的技術手段、創(chuàng)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圖示,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
如附圖所示,一種熱解吸采氣裝置,包括熱解吸爐1,所述熱解吸爐1的采氣端設置有采氣用注射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熱解吸爐1的進氣端利用管道連接氮氣氣源3,所述管道上設置有電磁閥4。
本實施例中,所述管道上設置有氣阻5,氣阻5可以有效的控制管道以及熱解吸爐1內(nèi)的氣壓。
本實施例中,所述管道在氣阻5的上游位置設置有穩(wěn)壓閥6;所述管道在氣阻5與穩(wěn)壓閥6之間設置有壓力表7,這種結構便于觀察系統(tǒng)內(nèi)的氣壓,更利于熱解吸反應的進行。
本實施例在工作時,先將樣品的吸附管放置于熱解吸爐1內(nèi)進行加熱,揮發(fā)性有機化合物受熱解吸出來,氮氣氣源3可以將揮發(fā)性有機化合物排出至注射器2內(nèi)。
本實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體實施方式,一切基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構思,所作出的結構上的改進,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格林檢測有限公司,未經(jīng)山東格林檢測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052950.5/2.html,轉(zhuǎn)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