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電容式觸控面板結構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591997.3 | 申請日: | 2012-12-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455218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2-18 |
| 發明(設計)人: | 林志忠 | 申請(專利權)人: | 林志忠 |
| 主分類號: | G06F3/044 | 分類號: | G06F3/044 |
| 代理公司: | 北京遠大卓悅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史霞 |
| 地址: | 中國臺灣臺北市士林區***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容 式觸控 面板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有關于一種電容式觸控面板結構,尤指一種可減少導電層設置與降低制造成本的電容式觸控面板結構。
背景技術
隨著資訊技術與通訊網路的迅速發展,電子資訊產品漸漸普及于個人,相對的觸控面板也同時迅速發展,現今觸控面板依其感應原理的不同,主要區分為電阻式、電容式、電磁式以及光學式等四種,其中電容式觸碰面板結構具防塵、防火以及高解析度等特性,因而廣泛地被采用,該電容式觸控面板作用原理,主要是依據電容量變化來確認接觸點位置,利用觸控物(如手指等導體)的接近對電極間產生電容性的電性變化,而確定接觸點的座標。
而電容式觸控面板也漸漸的成為觸控技術中的主流,并應用在各項電子資訊產品當中,例如手機、平板電腦、隨身聽、手持式電子裝置(設備)、各種顯示器、監視器等等,所述電容式觸控面板的電子資訊產品其原理為應用感應人體微弱電流所形成的電容值變化的方式來達到觸控的目的,進而測得手指的位置變化與點選狀況,與達成操控的目的。
而一般電容式的觸控面板主要應用為雙層式觸控面板,其雙層式觸控面板均于各透明導電基板上進行多道網版印刷制程或黃光蝕刻制程有可相互對應配合的氧化銦錫(ITO)層,該類透明導電基板的材質多為玻璃,由于透明導電基板單價高,制造時會重復耗費較多的生產材料,當觸控面板制程中產生不良品時,必須將整個觸控面板報廢,且無法回收,進而造成成本浪費,更且各透明導電基板需分別進行有所述氧化銦錫(ITO)層,而其進行多道網版印刷制程或黃光蝕刻制程且對應時其制造步驟繁瑣與制造成本同時大幅提升。
此外,上述黃光微影制法不僅所需的設備昂貴,相對必定提高整體生產成本,且所用的成分及顯影液均為對人體有害的化學溶液,不但對現場的操作人員的健康造成嚴重的影響,也對環境生態造成嚴重的污染;故公知技術具有下列缺點:
1.制造步驟繁瑣;
2.制造成本高。
因此,要如何解決上述公用的問題與缺失,即為本案的發明人與從事此行業的相關廠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發明內容
為此,為解決上述公知技術的缺點,本發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可減少導電層設置的電容式觸控面板結構。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可大幅降低制造成本的電容式觸控面板結構。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電容式觸控面板結構,包含:一透明基板、一導電層、一高分子透明基板及一膠體層;
所述透明基板具有一第一側及一相反該第一側的第二側;所述導電層披覆于該第二側上;所述高分子透明基板具有一第三側及第四側,其第三側與所述導電層相對透明基板另一側對應貼合;所述膠體層設于前述透明基板及該高分子透明基板之間,借以令所述該透明基板與高分子透明基板相接合;通過本發明的電容式觸控面板結構的設計,俾使有效達到減少導電層設置及大幅降低制造成本的效果。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第一較佳實施例的分解剖面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的第一較佳實施例的組合剖面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的第二較佳實施例的組合剖面示意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電容式觸控面板結構1
透明基板10
第一側101
第二側102
遮蔽層103
導線層104
軟性基板105
導電膠106
導電層11
高分子透明基板12
第三側121
第四側122
膠體層13
觸控區2
非觸控區3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的上述目的及其結構與功能上的特性,將依據所附圖式的較佳實施例予以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林志忠,未經林志忠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591997.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用于陶瓷覆銅基板的掰邊裝置
- 下一篇:一種加筋多孔磚的制作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