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皮帶輸送機滾筒的鏜孔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591440.X | 申請日: | 2012-12-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042242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4-17 |
| 發明(設計)人: | 開曉勝;楊開春;林華順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盛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3B35/00 | 分類號: | B23B35/00;B23Q1/25;B23Q3/06;B23Q17/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31400 安***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皮帶 輸送 滾筒 鏜孔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滾筒的鏜孔方法,具體涉及一種皮帶輸送機滾筒的鏜孔方法。
技術背景
皮帶輸送機的滾筒鏜孔分為二種,一種是在普通落地鏜床上鏜孔,將軸(刀排)穿過滾筒兩孔以尾座做支承,軸(刀排)一頭連接鏜軸,一頭連接尾座實現一次性裝夾鏜滾筒兩邊支承孔。
另一種是滾筒接盤的兩邊支承孔,在接盤與筒皮焊接前已車好。而普通落地鏜床沒有尾座,沒法執行鏜孔工序,即不能一次裝夾完成滾筒兩邊孔的加工,工裝定位和鏜床回轉工作臺旋轉精度不準確,不能達到圖紙技術要求。將滾筒兩孔在接盤與筒皮焊接前就車好,這樣做不能達到技術要求,還影響了產品質量。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了在普通落地鏜床上難已達到的技術要求,提供一種保證滾筒兩支承孔同心度技術要求,最大限度地發揮普通落地鏜床加工能力的皮帶輸送機滾筒的鏜孔方法。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皮帶輸送機滾筒的鏜孔方法,其步驟依次為:
1)將兩塊V型定位塊同組同一方向分別裝在落地鏜床的回轉工作臺上,然后將劃好十字中心線的滾筒吊放在V型定位塊的槽中壓緊;
2)將兩塊平行擋塊分別放在滾筒長度方向兩頭的回轉工作臺的T型槽中,校直平行擋塊,允差≤0.02mm,然后夾緊回轉工作臺;
3)在鏜桿上裝刀,將滾筒外圓中心位置兩頭銑基準面,然后拉表檢查平面度,記錄拉表數據;
4)回轉工作臺旋轉90度,將其中一塊平行擋塊同方向移動到接近鏜頭處拉表,測量平行擋塊旋轉基準面,允差≤0.02mm,夾緊回轉工作臺;
5)調整鏜桿位置,按支承孔中心線校調半精鏜,測量孔到基準面尺寸并做好記錄,再精鏜支承孔和止口法蘭面至尺寸要求;
6)回轉工作臺旋轉180度,按4)步的方法拉表校調,允差≤0.02mm,校好后壓緊回轉工作臺;
7)調整移動落地鏜床的立柱使滾筒兩頭的支承孔同心,測量孔的尺寸和孔到基準面尺寸,計算結果與5)步中的支承孔的位置一致后半精鏜該側的支承孔;再精鏜該側的支承孔和止口法蘭面至尺寸要求。
由于上述技術方案選擇滾筒外圓長度方向兩頭作基準面,在T型槽內放置二塊平行擋塊做旋轉基準,滾筒外圓平面銑一基準,用于兩支承孔中心位置測量基準,落地鏜床立柱的左右移動靠機床數顯保證或根據實際加工測得的數據為依據,主軸箱的上下運動靠數顯記錄數據和用百分表監視變化。這樣在普通落地鏜床上,利用回轉工作臺一次裝夾,一次旋轉180度就能保證滾筒兩支承孔同心度技術要求,最大限度地發揮了普通落地鏜床的加工能力。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滾筒鏜孔示意圖;
圖2是圖1的右視圖;
圖3是圖2的A處放大圖;
圖4是圖1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由圖1、圖2、圖3和圖4可見,普通落地鏜床均設有回轉工作臺1,回轉工作臺1上設有T型槽2。本發明皮帶輸送機滾筒的鏜孔方法專用工裝包括V型定位塊3,V型定位塊3安裝在落地鏜床的回轉工作臺1的兩側,在滾筒4外圓長度方向兩頭的T型槽內各放置一塊平行擋塊5。
本發明皮帶輸送機滾筒的鏜孔方法如下:
1、將兩塊V型定位塊3同組同一方向分別裝在回轉工作臺1上。根據滾筒4長度確定V型定位塊3擺放位置,使接盤外圓與V型面接觸,然后將劃好十字中心線的滾筒4吊放在V型定位塊3的槽中壓緊。
2、在回轉工作臺1的T型槽2中放兩塊130×50×36平行擋塊5。兩塊平行擋塊5分別放在滾筒長度方向兩頭,這時要校直平行擋塊5,允差≤0.02mm,然后夾緊回轉工作臺1。
3、在鏜桿上裝刀,將滾筒1外圓中心位置兩頭銑100mm長基準面6,然后拉表檢查平面度,拉表數據應做好記錄。
4、回轉工作臺1旋轉90度,將其中一塊平行擋塊同方向移動到接近鏜頭處約550mm拉表,測量平行擋塊旋轉基準面7,允差≤0.02mm,夾緊回轉工作臺1。
5、調整鏜桿位置,按支承孔中心線校調半精鏜,精鏜支承孔和止口法蘭面至尺寸要求,測量孔到基準面尺寸并做好記錄。
6、回轉工作臺旋轉180度,按4步的方法拉表校調,允差≤0.02mm,校好后壓緊回轉工作臺1。
7、因為V型定位塊3、V型面中心與定位面中心不在一條中心線上,調整移動立柱11mm使兩支承孔同心,鏜孔時要測量孔的尺寸和孔到基準面尺寸,計算結果應保證與5)步中的支承孔的位置一致(平面度誤差要考慮)。然后半精鏜該側的支承孔。如有誤差再調整立柱位置。中心位置調整正確后精鏜該側的支承孔和止口法蘭面至尺寸要求。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盛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安徽盛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591440.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