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內糾偏裝置的腔內安裝架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591228.3 | 申請日: | 2012-12-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912014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7-09 |
| 發明(設計)人: | 林鳴;吳利科;關秋楓;尹海卿;翟世鴻;岳銘濱;李增軍;高紀兵;伍紹博;宿發強;蘇長璽;王強;岳遠征;馬宗豪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交第一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2D29/073 | 分類號: | E02D29/073 |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韓國勝 |
| 地址: | 300461 天津市天***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糾偏 裝置 安裝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內糾偏裝置的腔內安裝架,尤其涉及一種在兩管節間的接合腔內安裝內糾偏裝置的安裝架,使內糾偏裝置的安裝符合管內糾偏作業的要求。
背景技術
目前,公路海底隧道是由多個沉管連接而成,沉管的體積和重量相當大,一般其長度大約100-200米,沉管安裝在預先鋪設好的基床上。各沉管的對接端安裝有GINA止水帶,GINA止水帶起到密封的作用,各個沉管在下沉及對接過程中兩端均有端封門密封,對接完成后,兩相鄰沉管之間的兩端封門與所述GINA止水帶形成接合腔。沉管對接完成后,雖然接合腔已經密封好,但是新沉放的沉管尾端可能存在軸線偏差,當偏差超過允許值時,就需要對新沉放的沉管進行糾偏。目前解決沉管糾偏的最佳辦法是在已安管節和待調整管節間的接合腔內按一定方式布設內糾偏裝置,內糾偏裝置主要包括大功率千斤頂組及其油泵,并以此實現管節內糾偏;但是,受接合腔內空間限制,千斤頂組及油泵的安裝難度很大,主要是因為接合腔的凈間距只有1米左右,其內部空間狹小,而內糾偏裝置重量大,僅依靠人工進行接合腔內的搬運安裝,作業難度相當大,作業時間長,且容易出現危險;如何將內糾偏裝置快速、安全地在接合腔內安裝排布且符合內糾偏作業的要求,是目前管節內糾偏工程中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針對以上不足,本發明急需提供一種新的內糾偏裝置的腔內安裝架。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內糾偏裝置的腔內安裝架,該腔內安裝架利用旋轉梁和滑動安裝座解決內糾偏裝置在接合腔內安裝的問題。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內糾偏裝置的腔內安裝架,該腔內安裝架包括旋轉基座和安裝在該旋轉基座上的旋轉梁,在該旋轉梁上設有滑動安裝座,所述旋轉梁一端與旋轉基座鉸接,該旋轉梁另一端連接一個起重機構。
所述滑動安裝座包括滑動托板和設置在該滑動托板上的固定托架。
所述滑動托板下端設有滑槽,所述滑動安裝座通過該滑槽安裝在所述旋轉梁上。
所述旋轉基座包括基架底板、設置在該基架底板上的基架和架設在基架上的銷軸,所述旋轉梁通過銷軸與所述旋轉基座鉸接。
所述基架底板上設有第一可拆卸連接件和第一安裝孔。
所述第一可拆卸連接件包括螺栓和安裝在該螺栓上的蓋孔板,所述螺栓下端螺紋連接有緊固螺母;所述蓋孔板設置在所述第一安裝孔上并將其完全覆蓋。
所述基架底板一側上的第一安裝孔為槽型孔;該槽型孔的孔徑大于所述螺栓的橫截面直徑,小于蓋孔板端面直徑。
所述起重機構包括地錨、滑輪、起吊器和纜索。
在所述滑動托板上設有第二可拆卸連接件和第二安裝孔。
所述滑動安裝座上設有過渡接板,該過渡接板上設有定位孔,該定位孔與所述第二安裝孔對應設置。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的優點:
1、本發明采用在旋轉梁上設置滑動安裝座的設計;可實現滑動安裝座與滑動梁的滑動連接,簡化內糾偏設備的安裝步驟;當吊放進接合腔的內糾偏設備安裝在滑動安裝座后,通過牽引可將滑動安裝座快速、便捷的滑移至旋轉梁上的對應位置,通過第二可拆卸連接件簡單、方便的對滑動安裝座與旋轉梁進行固定;解決了內糾偏裝置在接合腔內的安裝問題,簡化了裝置安裝過程,降低了作業風險,提高了工作效率。
2、本發明采用旋轉梁與旋轉基座鉸接的設計;可實現旋轉梁與旋轉基座的轉動連接;使內糾偏裝置可在接合腔內的快速安裝;當吊放進接合腔的所有內糾偏設備均在滑動安裝座上安裝完畢后,拆除滑動梁,旋轉梁通過起重機構將旋轉梁一端吊起,此時旋轉梁以旋轉基座為圓心作向上旋轉,直至旋轉梁基本垂直,并與結合腔側板通過第四可拆卸連接件固定;此時,安裝在滑動安裝座上的多個內糾偏裝置呈豎直排列,符合內糾偏作業的安裝要求,解決了內糾偏裝置在接合腔內的安裝問題,簡化了裝置安裝過程,降低了作業風險,提高了工作效率。
3、本發明采用過渡接板的設計;當內糾偏裝置以及滑動安裝座的型號或者尺寸發生變化時,僅僅需要更換過渡接板,而不必改變旋轉梁的安裝參數;節約了施工成本,提高了施工效率。
4、本發明采用位移間隙的設計;可保證當內糾偏裝置頂推待調整管節時,待調整管節有足夠的移動空間;在內糾偏設備初安裝時,將位于待調整管節上的第一可拆卸連接件緊固,以保證內糾偏裝置的順利、安全的安裝;當需要做內糾偏精調作業時,將位于待調整管節上的第一可拆卸連接件擰松,以實現基架底板在千斤頂組頂推待調整管節時在位移間隙內的移動,以保證內糾偏作業可以順利進行;優化了施工過程,提高了施工效率。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交第一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未經中交第一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591228.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