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碳化試驗箱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589968.3 | 申請日: | 2012-12-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776754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5-07 |
| 發明(設計)人: | 王毅成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市東華試驗儀器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N17/00 | 分類號: | G01N17/00 |
| 代理公司: | 蘇州銘浩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2246 | 代理人: | 張一鳴 |
| 地址: | 215156 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230***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碳化 試驗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建筑行業中混凝土試件碳化試驗所用的裝置,特別涉及一種碳化試驗箱。
背景技術
目前,我國建筑工業中使用最為廣泛的是鋼筋混凝土的結構形式。水泥水化形成的堿性環境使鋼筋表面生成一層致密的鈍化薄膜,保護內部鋼筋不發生銹蝕破壞,這種鈍化薄膜只有在堿性環境下才能夠穩定存在。周圍環境中二氧化碳在一定濕度條件下,會與水化產物中的氫氧化鈣結合生成碳酸鈣和水,使鋼筋周圍的堿性降低,進而破壞鋼筋表面的鈍化薄膜。而避免鋼筋周圍環境中性化的方法包括增加鋼筋保護層的厚度和改善混凝圖涂配合比等,碳化試驗即是用于評價混凝土抵抗二氧化碳侵蝕性能的試驗方法。
混凝土碳化試驗箱是進行混凝土碳化試驗的專用設備,由于試驗箱內的制冷裝置一般采用制冷蒸發器,所以經常會出現冷凝水滴落于箱體底部的現象,從而對混凝土的碳化試驗造成不利的影響。目前對于這一現象,大多數改進的方法是在試驗箱的底端開設一導流孔,通過導管的一端連接導流孔將冷凝水排出,但這樣的改進還需要在試驗箱的外側放置一個盛水箱,盛水箱盛滿水后需要人手工將水倒掉,增加了不必要的麻煩,也增加了水資源的浪費;而且試驗箱內若不產生冷凝水時,二氧化碳氣體會經導管外泄,不僅增加了二氧化碳氣體的消耗,還使得試驗箱內二氧化碳氣體的濃度因不恒定而影響碳化的效果。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碳化試驗箱,其目的主要是解決現有技術中的碳化試驗箱水資源浪費且箱體內氣體濃度不恒定影響碳化效果的問題。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碳化試驗箱,包括箱體、加熱裝置、制冷裝置、加濕裝置及儲水箱;所述儲水箱位于所述箱體內一側的底部,所述加濕裝置位于箱體內儲水箱的上部,并與儲水箱經第一導管連接;所述加熱裝置和制冷裝置位于所述箱體內部的另一側;所述制冷裝置3位于加熱裝置的上方;還包括接水槽和第二導管,所述接水槽位于箱體內另一側的底部上,所述第二導管為U形彎管,該第二導管的一端與接水槽的底端相連通,其另一端與所述儲水箱相連通。
上述技術方案中的有關內容解釋如下:
1、上述方案中,所述接水槽為方形結構。
2、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導管的另一端與所述儲水箱一的上端側連通。
3、上述方案中,還包括一循環風系統,該循環風系統設在箱體的頂部。
4、上述方案中,所述箱體的側壁上鑲嵌有一PID控制器,所述PID控制器與所述加熱裝置及加濕裝置均相連接。
由于本技術方案的運用,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下列優點:
本發明通過在箱體內安裝的接水槽,將冷凝水收集在接水槽內,并通過U?形彎管流入儲水箱內,使冷凝水有效的回收并再次利用,不僅有效的節約了水資源,還防止了二氧化碳氣體的泄漏,既環保又高效。
附圖說明
附圖1為本發明使用狀態主視示意圖;
附圖2為本發明局部結構示意圖。
以上附圖中:1、箱體;?2、加熱裝置;3、制冷裝置;4、加濕裝置;5、儲水箱;6、第一導管;7、接水槽;8、U形彎管。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
實施例:
如圖1-2所示,一種碳化試驗箱,包括箱體1、加熱裝置2、制冷裝置3、加濕裝置4及儲水箱5;所述儲水箱5位于所述箱體1內一側的底部,所述加濕裝置位于箱體1內儲水箱5的上部,并與儲水箱5經第一導管6連接;所述加熱裝置2和制冷裝置3位于所述箱體1內部的另一側;所述制冷裝置3位于加熱裝置2的上方;還包括接水槽7和第二導管8,所述接水槽7位于箱體1內另一側的底部上,所述第二導管8為U形彎管,該第二導管8的一端與接水槽7的底端相連通,其另一端與所述儲水箱5相連通。
所述接水槽7為方形結構。
所述第二導管8的另一端與所述儲水箱5一的上端側連通。
還包括一循環風系統(圖中未示出),該循環風系統設在箱體1的頂部。
所述箱體的側壁上鑲嵌有一PID控制器(圖中未示出),所述PID控制器(圖中未示出)與所述加熱裝置2及加濕裝置4均相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市東華試驗儀器有限公司,未經蘇州市東華試驗儀器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589968.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