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鑒別纖維類別的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588782.6 | 申請日: | 2012-12-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063584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4-24 |
| 發明(設計)人: | 賈立鋒;張洪;張湘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工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N21/25 | 分類號: | G01N21/25;G01B11/08 |
| 代理公司: | 廣州粵高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林麗明 |
| 地址: | 510006 廣東省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鑒別 纖維 類別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一種鑒別纖維類別的方法,屬于鑒別纖維類別的方法的創新技術。
背景技術
鑒別并正確標識纖維類別是國內外紡織品標識要求的強制性檢測。就鑒別纖維素纖維而言,現有技術是根據纖維的外觀形態(即:常說的三級結構)由人工進行鑒別,由于細棉纖維和麻纖維尖端外觀形態相同,人工經常誤判;同時,每個試樣必須由人工鑒別3000根以上纖維,勞動強度巨大。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考慮上述問題而提供一種鑒別正確率高,鑒別效率高的鑒別纖維類別的方法。本發明操作簡單,使用方便。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本發明的鑒別纖維類別的方法,包括有如下步驟:
1)將纖維制成纖維粉末;
2)將纖維粉末在著色劑中充分分散及混合;
3)用工具將多余著色劑吸走;
4)將溶脹劑加到被鑒別的纖維粉末上,并攪拌,使纖維粉末與溶脹劑充分接觸,在纖維溶脹的同時,吸附在纖維表面及纖維粉末附近的著色劑進入纖維表面及其內部,纖維粉末經上述過程著色;
5)用計算機圖像處理系統對著色后的纖維粉末進行分析,得出纖維成分、纖維類別和混紡含量的數據。
上述步驟1)至步驟4)的過程在溫度為-20度到+30度的大氣條件下進行。
上述步驟1)將纖維制成長度為大于1.5毫米的纖維粉末。
上述步驟2)用超聲波細胞破碎儀將纖維粉末在著色劑中充分分散、混合均勻。
上述步驟3)中,用工具將多余著色劑吸走,留下著色劑量與纖維粉末量的比例是0:100%~100%:0;上述步驟4)將溶脹劑加到被鑒別的纖維粉末上,添加溶脹劑量與留下著色劑量的比例是50%:50%~100%:0%。
上述步驟5)用計算機圖像處理系統還能對纖維顏色進行表征、特征識別、纖維計數、直徑測量。
上述步驟2)所用的著色劑是將單質碘溶于碘化E水溶液獲得,其中E為鋰、鈉、鉀、銣、銫中的任一種,碘化E水溶液濃度為其飽和溶液濃度的100%~1%。
上述單質碘用量為每毫升0.00001克至飽和。
上述步驟4)所用溶脹劑為X化Y飽和水溶液,其中X為氯、溴、碘、氟的任一種;Y為鋰、鋅的任一種。
上述步驟5)用計算機圖像處理系統對纖維顏色進行表征時,獲取的是長度大于天然轉曲最大長度上直徑最大處及其附近的顏色。
由于棉/麻等纖維素纖維一級結構(即:常說的分子結構)相同,而根據三級結構(即:形態結構)鑒別存在以上問題,本發明利用棉/苧麻超分子結構(即:常說的二級結構)差異,選擇合適的纖維膨脹劑氯化鋰、溴化鋰、氯化鋅或溴化鋅等。在該膨脹劑作用下,棉發生溶脹,能與吸附在其上的碘發生碘藍反應,呈藍色;苧麻不能立刻發生溶脹,不能立刻與吸附在其上的碘發生碘藍反應,呈吸附碘的黃棕色;而且,可控制著色碘濃度,使兩者呈補色或接近補色,在計算機圖像處理系統中對纖維最大直徑處(棉、麻均有天然轉曲,其最大直徑處才能最真實反映其著色色度值)呈現的顏色進行提取、模式識別,最后由測試軟件給出纖維類別(各種纖維根數)和紡織品中各種纖維的含量百分率。本發明是一種利用纖維素纖維特別是棉/苧麻纖維超分子結構差異鑒別纖維類別的方法,鑒別正確率達97%。本發明是一種設計巧妙,性能優良,方便實用的鑒別纖維類別的方法。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
本發明鑒別纖維類別的方法,包括有如下步驟:
1)將纖維制成纖維粉末;
2)將纖維粉末在著色劑中充分分散及混合;
3)用工具將多余著色劑吸走,留下著色劑量與纖維粉末量的比例是0:100%~100%:0,其中一組份總量為100%,意味著相對另一組分的分量可忽略不計。
4)將溶脹劑加到被鑒別的纖維粉末上,溶脹劑與留下著色劑量的比例是50%:50%~100%:0%,其中一組份總量為100%,意味著相對另一組分的分量可忽略不計,并攪拌,使纖維粉末與溶脹劑充分接觸,在纖維溶脹的同時,吸附在纖維表面及纖維粉末附近的著色劑進入纖維表面及其內部,纖維粉末經上述過程著色;
5)用計算機圖像處理系統對著色后的纖維粉末進行分析,得出纖維成分、纖維類別和混紡含量的數據。
上述步驟1)至步驟4)的過程在溫度為-20度到+30度的大氣條件下進行。
上述步驟1)至步驟4)的過程優選在溫度為-20度到+20度的大氣條件下進行。
上述步驟1)將纖維制成直徑為大于1.5毫米的纖維粉末。
上述步驟2)用超聲波細胞破碎儀將纖維粉末在著色劑中充分分散、混合均勻。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工業大學,未經廣東工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588782.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