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多層砂巖油藏近極限含水期輪替水驅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588453.1 | 申請日: | 2012-12-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899285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7-02 |
| 發明(設計)人: | 嚴科;趙紅兵;吳偉;崔文富;許建華;王風華;蔡傳強;郭振海;李曉榮;吳媛媛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勝利油田分公司勝利采油廠 |
| 主分類號: | E21B43/20 | 分類號: | E21B43/20;E21B43/14 |
| 代理公司: | 濟南日新專利代理事務所 37224 | 代理人: | 崔曉燕 |
| 地址: | 100728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多層 砂巖 油藏 極限 含水 輪替 方法 | ||
1.多層砂巖油藏近極限含水期輪替水驅方法,其特征在于,該多層砂巖油藏近極限含水期輪替水驅方法包括:
步驟1,建立基于單一成因砂體的地質模型;
步驟2,在建立該基于單一成因砂體的地質模型的基礎上,建立基于單一成因砂體的剩余油分布模型;
步驟3,將性質相近的單一成因砂體組合成成因砂體組;
步驟4,根據層系內不同單一成因砂體組的儲層特征、剩余油分布狀況確定相應的矢量化水驅調整方案;以及
步驟5,進行基于單一成因砂體組的輪替水驅。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層砂巖油藏近極限含水期輪替水驅方法,其特征在于,該多層砂巖油藏近極限含水期輪替水驅方法還包括,在步驟1之前,評估和調整多層砂巖油藏現有的開發層系劃分方案。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多層砂巖油藏近極限含水期輪替水驅方法,其特征在于,對該多層砂巖油藏現有的開發層系劃分方案進行評估時的原則為,層系內各小層物性相近、小層總數數量小于10個、層系間隔層穩定、具備一定的儲量規模、層系內小層縱向位置相鄰、壓力系統和流體性質相近。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層砂巖油藏近極限含水期輪替水驅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1中,利用儲層構型分析方法對開發層系內每一小層的儲層內部結構進行精細描述,刻畫小層內部單一成因砂體的垂向疊置、側向拼接關系及空間分布規律,利用地質建模軟件建立該基于單一成因砂體的地質模型。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層砂巖油藏近極限含水期輪替水驅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包括:
通過巖芯觀察與描述,建立單井巖相剖面,確定沉積環境、砂體成因類型、沉積界面級次及特征;
利用地震精細解釋、高分辨率層序地層分析、相控旋回地層對比方法開展小層內部砂體期次劃分,建立單期砂體地層格架,明確不同成因砂體的疊置方式及空間分布規律;以及
描述小層內部各級沉積界面及結構單元的空間分布特征,明確滲流屏障的成因、類型、分布規律,建立該基于單一成因砂體的地質模型。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層砂巖油藏近極限含水期輪替水驅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包括:
利用剩余油飽和度監測資料建立小層內部剩余油分布模式,明確水淹規律;
利用開發動態分析方法,確定單一成因砂體的水驅動用狀況,計算剩余儲量豐度;以及
利用數值模擬方法,定量描述單一成因砂體剩余油飽和度分布狀況,建立該基于單一成因砂體的剩余油分布模型。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層砂巖油藏近極限含水期輪替水驅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3包括:
提取每一個單一成因砂體的面積、厚度、古水流方向、分布形態、分布范圍、地質儲量、剩余儲量、孔隙度、滲透率、剩余油飽和度參數;以及
利用多參數聚類方法,將單一成因砂體分為性質相近的若干組,每個單一成因砂體組中單一成因砂體的數量控制在3個以內,并以此作為基本的水驅開發單元。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層砂巖油藏近極限含水期輪替水驅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4中,統籌層系井網資源,根據層系內不同單一成因砂體組的儲層特征、剩余油分布狀況分別制訂相應的矢量化水驅調整方案,每一個單一成因砂體組的水驅調整方案所采用的井網為基于整個開發層系的現井網,根據開發對象的不同,采用局部補充完善井、注采井別轉換以及油水井矢量化配產配注制訂不同的水驅調整方案。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層砂巖油藏近極限含水期輪替水驅方法,其特征在于,該多層砂巖油藏近極限含水期輪替水驅方法還包括,在步驟5之前,根據單一成因砂體滲透率的方向性調整不同水驅方向上的水驅強度;以及
根據不同方向驅替壓力梯度及實際的注采井距,確定相應的水井注水量和油井采液量。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多層砂巖油藏近極限含水期輪替水驅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據單一成因砂體滲透率的方向性調整不同水驅方向上的水驅強度時,單一成因砂體組的矢量化水驅調整方案采用均衡水驅的原則,實現注入水在非均質儲層中各向運移速度的相等或接近,避免注入水沿優勢滲流方向竄流并形成低效循環,砂體主滲透率方向是優勢滲流方向,需降低水驅強度,而砂體次滲透率方向則需強化水驅,不同方向水驅強度的差異使用驅替壓力梯度進行控制和表征,通過設計不同方向油水井之間的驅替壓力梯度,建立與砂體平面非均質性相符合的矢量化水驅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勝利油田分公司勝利采油廠,未經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勝利油田分公司勝利采油廠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588453.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