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介質全息微孔防偽膜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588340.1 | 申請日: | 2012-12-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065546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4-24 |
| 發明(設計)人: | 崔清臣;陵紅旗;黃海龍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山國安火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9F3/02 | 分類號: | G09F3/02;B32B3/24 |
| 代理公司: | 廣東中億律師事務所 44277 | 代理人: | 杜海江 |
| 地址: | 528400 廣東省中***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介質 全息 微孔 防偽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微孔防偽膜,特別是涉及一種介質全息微孔防偽膜。
背景技術
傳統的微孔防偽膜主要為核徑跡微孔防偽膜和重離子微孔防偽膜。通過利用核反應堆中子誘發的鈾裂變碎片或重離子加速器的高能粒子輻照塑料膜,在輻照后,高能粒子通過區域形成徑跡損傷,通過化學蝕刻等工序,得到微孔防偽膜。傳統的微孔防偽膜由于微孔區域肉眼難于識別,消費者在檢驗識別時只有通過水筆涂抹,墨水滲透進入下層介質中才能夠識別防偽圖案,鑒別真假,其防偽外觀特征不明顯。
發明內容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能增強防偽力度和唯一性,改善其外觀特征的介質全息微孔防偽膜。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介質全息微孔防偽膜,包括熱熔膠層,介質全息層,塑料薄膜層和通孔,塑料薄膜層上設置有介質全息層,介質全息層上印刷有熱熔膠層,介質全息層和塑料薄膜層上未涂設熱熔膠層處形成通孔。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通孔通過高能粒子輻照及蝕刻等工藝后形成。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通孔的直徑為0.1~10μm。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塑料薄膜層為PET薄膜層。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此介質全息微孔防偽膜在塑料薄膜層上設置上了介質全息層,并涂覆熱熔膠層對其進行保護,未涂覆熱熔膠層處形成通孔,介質全息層可以便于消費者通過肉眼識別,增強了此類防偽膜的防偽外觀特征,此介質全息層和微孔防偽方法相結合,增強了此類防偽膜的防偽力度和防偽唯一性。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剖視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本發明為一種介質全息微孔防偽膜,包括熱熔膠層1,介質全息層2,塑料薄膜層3和通孔4,塑料薄膜層3上設置有介質全息層2,介質全息層2上印刷有熱熔膠層1,介質全息層2和塑料薄膜層3上未涂設熱熔膠層1處形成通孔4。
此介質全息微孔防偽膜在塑料薄膜層3上設置上了介質全息層2,并涂覆熱熔膠層1對其進行保護,未涂覆熱熔膠層1處形成通孔4,介質全息層2可以便于消費者通過肉眼識別,增強了此類防偽膜的防偽外觀特征,此介質全息層和微孔防偽方法相結合,增強了此類防偽膜的防偽力度和防偽唯一性。
此介質全息微孔防偽膜通過涂布、模壓、鍍介質工序,使介質全息層2鋪設在塑料薄膜層3上,介質全息層2上印刷有熱熔膠層1,再利用核反應堆中子誘發的鈾裂變碎片或重離子加速器的高能粒子輻照,并通過化學蝕刻等工序形成通孔,經過清洗、烘干、收卷工序完成制作。
作為本發明優選的實施方式,通孔的直徑為0.1~10μm。
作為本發明優選的實施方式,塑料薄膜層3為PET薄膜層。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發明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發明說明書及附圖所作的等效結構或者等效流程變換,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發明的專利保護范圍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山國安火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未經中山國安火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588340.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