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紙張熒光增白劑含量檢測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587524.6 | 申請日: | 2012-12-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185709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7-03 |
| 發明(設計)人: | 沃其中;馮勤偉;唐彩燕;胡麗霞;孫云杰;章璠;王維嘉;趙陽 | 申請(專利權)人: | 富陽市質量計量監測中心 |
| 主分類號: | G01N21/64 | 分類號: | G01N21/64 |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微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1237 | 代理人: | 鄭瑋 |
| 地址: | 311400 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紙張 熒光 增白劑 含量 檢測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衛生紙等與人體接觸的生活用紙中熒光增白劑的定量檢測方法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在衛生紙的生產過程中,不少廠家為了降低生產成本,采用回收廢紙作為主要紙漿原料,由于廢紙在回用過程中會不可避免地將油墨帶入到紙漿中,因此降低了成紙的白度,為了彌補白度上的損失,一些廠家在紙漿中加入熒光增白劑,雖然提高了成紙的視覺白度,但是皮膚接觸熒光增白劑被人體吸收后,在人體內蓄積,削弱人體免疫力,加重肝臟負擔,同時還可能導致細胞畸變。當接觸人體時,它會隨著毛孔進入體內,對人體皮膚、臟器、各系統產生嚴重危害。來自日本的調查指出,熒光增白劑隨著女性貼身衣物會直接大量進入乳腺,直接導致乳腺癌的發生,并導致皮膚癌等可怕的病變。
熒光增白劑是一種熒光染料,廣泛用于紡織、造紙、洗滌劑、塑料等行業。在紙張生產過程中,增加紙張白度主要是通過在紙張生產中加入熒光增白劑(Fluorescent?Whitening?Agent,簡稱FWA)。熒光增白劑分子含有發色基團,發色基團具有可發生躍遷的π電子體系,最常見的有乙烯基、苯環、萘環等。在日光照射下,增白劑分子吸收日光中的紫外光,使發色基團中的電子發生躍遷,分子激發后能級比基態級高,但不穩定,在很短時間內會返回基態,當通過輻射光子躍遷回到基態時,就會輻射出熒光。熒光增白劑在紫外線照射下激發出藍紫色熒光波段,這種藍紫色熒光正好同纖維原有的微黃色互為光學補色,可以將織物、紙張、塑料、涂料或其他物體上用化學法不能除去的黃褐色素變為白色從而提高產品的商品價值。
目前,國內外有關熒光增白劑的標準和規定較少,經檢索發現的相關規定如下:
●歐盟2009/568/EC《生活用紙獲得生態標簽所需符合的標準》中有相關規定。該決議中規定:如果生活用紙產品要取得生態標簽(Eco-label)則必須保證產品中不會滲出熒光增白劑(optical?brighteners)。但是該指令中的規定只是針對于申請生態標簽的生活用紙產品,并未禁止在所有生活用紙產品中使用熒光增白劑。
●在美國FDA?environmental?Decision?Memo?for?Food?Contact?Notification?No.000015中允許熒光增白劑在與食品接觸的紙盒紙板中使用,非涂布紙和紙板使用量限量為0.5磅/噸(約為0.225g/kg),在涂布紙和紙板使用限量為0.25磅/噸(約為0.225g/kg)。
●有報道稱,日本厚生省經過動物試驗證實熒光增白劑有致癌性,已嚴禁在食品包裝用紙中使用熒光增白劑。但未查詢到權威發布的原始的試驗資料和數據。
●在韓國,對濕巾中的熒光增白劑遷移規定為不得檢出,兒童和成人用一次性尿布規定為不得遷移。
我國針對熒光增白劑的相關標準不多,主要有以下幾個:
●GB11680-1989《食品包裝用原紙衛生標準》規定食品包裝紙不得采用廢舊紙和社會回收廢紙作為原料,也不得使用熒光增白劑或對人體有影響的化學助劑為添加劑。
●GB14930.1-1994《食品用工具、設備用洗滌劑衛生標準》適用于以清洗劑等物質配制成的專用于清洗食品工具、設備以及蔬菜、水果的洗滌劑,該標準規定不得檢出熒光增白劑。
●GB/T?24691-2009《果蔬清洗劑》明確規定產品中不得檢出熒光增白劑。
●GB?9685-2008《食品容器、包裝材料用添加劑使用衛生》中允許C.I.熒光增白劑87*,最大使用量為0.3%。
經過在美國環境保護署(EPA)、世界衛生組織(WHO)、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歐盟聯合研究中心(JRC)、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等權威機構的數據庫中對上述造紙行業中主要使用的7種熒光增白劑的毒理學性質進行了查詢,結果發現除了熒光增白劑BBU外,其余物質都尚未建立較為詳細的毒性數據。
對于熒光增白劑BBU,國際化學品安全規劃小組(IPCS)的數據庫中提到該物質對眼睛有輕度刺激作用。而在美國環境保護局(EPA)的數據庫中也提到其對眼睛有微弱刺激,但是對皮膚無刺激,且無致敏性、致癌性和基因毒性。采用魚類進行的實驗表明其急性毒性LC50≥1000mg/L,大鼠經口LD50>15000mg/kg。
研究熒光增白劑對人體的危害,關鍵是測量出皮膚能否吸收熒光增白劑以及能吸附多少量的熒光增白劑。其吸附的量與熒光增白劑的化學結構有關。研究試驗表明,其中接觸含熒光增白劑的量為0.001-0.03mg/d。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富陽市質量計量監測中心,未經富陽市質量計量監測中心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587524.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