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海洋微生物來源的海藻糖合成酶及其編碼基因與應用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585409.5 | 申請日: | 2012-12-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013967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4-03 |
| 發明(設計)人: | 高云;劉小宇;劉軍華;奚悅;胡波;盧小玲;焦炳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 |
| 主分類號: | C12N9/90 | 分類號: | C12N9/90;C12N15/61;C12N15/70;C12N5/10;C12N1/21;C12P19/24;C12R1/19 |
| 代理公司: | 上海元一成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1268 | 代理人: | 趙青 |
| 地址: | 200433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海洋 微生物 來源 海藻 合成 及其 編碼 基因 應用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海洋生物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海洋微生物來源的海藻糖合成酶及其編碼基因與應用。
背景技術
海藻糖是一種穩定的非還原性二糖,廣泛存在于細菌、真菌、酵母、昆蟲和多種植物體內。由兩個吡喃環葡萄糖以α-1,1-糖苷鍵連結而成,海藻糖有3種光學異構體,其中αα型海藻糖是最常見的海藻糖。αβ和ββ型在自然界中很少存在,αα型海藻糖結構式如式(I)所示。
海藻糖的化學性質穩定。口感略帶甜味。其理化性質穩定,不能使斐林試劑還原,也不能被α-糖苷酶水解,但能被海藻糖酶水解為兩個葡萄糖分子。海藻糖在生物體內具有保護作用,它能在低溫、脫水、高溫、氧化應激等極端條件下保護生物大分子免于損害。海藻糖由于其特殊的性質,在生物醫藥、食品、化妝品行業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早期的海藻糖制備方法包括化學合成法和微生物抽提法,特別是酵母提取法曾經是海藻糖的主要商品生產方式。但通過這些方法生產海藻糖制造成本過高,價格昂貴,近年來己經逐步被淘汰。
酶法生產海藻糖已逐步成為海藻糖生產的主要方式。目前在生物體內共發現有五條海藻糖生物合成途徑,其中有三條途徑被詳細研究。第一條途徑是TPS-TPP途徑,是生物體內分布最為廣泛的一種合成海藻糖的途徑。但由于底物有高能磷酸物質:葡萄糖-6-磷酸和UDP-葡萄糖,價格昂貴,不適合工業化生產(Pan?YT?et?al.Trehalose-phosphate?synthase?of?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Cloning,expression?and?properties?of?the?recombinant?enzyme.Eur?J?Biochem2002,269:6091-6100)。第二條途徑(TreY-TreZ)是利用淀粉或麥芽寡聚糖為底物,首先在麥芽寡糖基海藻糖合成酶(TreY)的作用下生成麥芽寡聚海藻糖,接著在麥芽寡糖基海藻糖基海藻糖水解酶(TreZ)的作用下再生成海藻糖。1994年日本林原生化研究所首次發明了通過這兩種酶生產海藻糖的方法,該方法以淀粉為底物,在TreY和TreZ的協同作用,由淀粉直接生產海藻糖。配合其它淀粉水解酶,海藻糖轉化率可達70%。目前,世界上已有少數幾家公司掌握該途徑生產海藻糖的方法(Nakada?T?et?al.Purification?and?properties?of?a?novel?enzyme,maltooligosyl?trehalose?synthase,from?Arthrobacter?sp.Q36.Biosci?Biotechnol?Biochem1995,59:2210-2214)。第三條途徑是TreS途徑,是由TreS基因編碼的海藻糖合成酶通過分子內轉糖基作用,一步反應催化麥芽糖與海藻糖間的相互轉化(Nishimoto?T,et?al.Purification?and?properties?of?a?novel?enzyme,trehalose?synthase,from?Pimelobacter?sp.R48.Biosci?Biotechnol?Biochem1996,60:640-644)。
第二,三條途徑在自然界的微生物中廣泛存在,有多個菌屬含有上述單酶或雙酶系,但多存在于極端環境微生物及古細菌中,或是在極端環境下誘導生成。關于海藻糖生成和代謝機制的研究一直是極端微生物((Extremophiles)研究的熱點課題。但海藻糖合成酶基因的編碼特征特殊,在異源生物中不易表達,或表達量偏低,因此雖然有大量論文發表,但很少有依據基因工程表達申報的專利公開,據此推測相關技術尚待研究開發。
經過聯網檢索,關于海藻糖的酶法轉化共檢索到多個專利。南寧中諾生物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公開的一種海藻糖合成酶,在40L發酵罐水平上表達,以27.27%的麥芽糖為底物,轉化時間32h,轉化率70%,是目前國內生產海藻糖的主要方法(發明名稱為“谷氨酸棒桿菌海藻糖合成酶基因及海藻糖制造方法”,公開號為CN1563371A)。廣西大學公開一種的來源于褐色喜熱裂孢菌(Thermobifida?fusca)的海藻糖合成酶(發明名稱為“T.fusca海藻糖合成酶基因及海藻糖制造方法”,公開號為CN1563372A)以麥芽糖漿為底物,可產生40-70%的海藻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未經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585409.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