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治療胸膜炎的中草藥無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210585357.1 | 申請日: | 2012-12-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784829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5-14 |
| 發(fā)明(設(shè)計)人: | 不公告發(fā)明人 | 申請(專利權(quán))人: | 段緒川 |
| 主分類號: | A61K36/904 | 分類號: | A61K36/904;A61P43/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08415 重慶***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quán)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guān)鍵詞: | 治療 胸膜炎 中草藥 | ||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來源于植物的混制品,更具體涉及一種治療胸膜炎的中草藥組合物。
背景技術(shù)
胸膜炎一癥,常見的并不是一個孤立的疾病,由多種病因引起。主要有感染性在臨床中出現(xiàn);感染一般是因肺部器官的病變蔓延所致。感染還可以遠(yuǎn)端病灶由淋巴至血液循環(huán),傳播到胸膜,導(dǎo)致呼吸運(yùn)動受到限制,使局部有明顯壓痛的感覺,一般主要癥候發(fā)病,常有畏寒、胸痛、胸廓擴(kuò)張運(yùn)動受到限制,呼吸和咳嗽時更為嚴(yán)重。中醫(yī)在辨證中常采用攻滯水飲,調(diào)氣瀉下的藥物,但在實踐中,治療方法單一,未達(dá)到標(biāo)本兼治的效果。為此,本發(fā)明有待挖掘、開發(fā)、提升民間秘方驗方,采用攻滯逐瘀、化氣降逆,為治療胸膜炎提供經(jīng)過實踐檢驗證明效果好的治療胸膜炎的中草藥組合物。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提供一種治療胸膜炎的中草藥組合物。
本發(fā)明的技術(shù)方案:一種治胸膜炎的中草藥,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草藥組成:葶藶子20—25份;大棗40—45份;茯苓20—25份;桂枝10—15份;白術(shù)30—35份;瓜蔞皮10—15份;薤白頭10—15份;姜半夏10—15份;橘皮10—15份;百部20—25份;丹參20—25份;黃芩30—35份;葎草10—15份;山海螺10—15份;甘草10—15份;加水1600份,用砂鍋燒開后,文火煎煮20—30分鐘,收取上清液,如此加水熬煮3次;將3次熬取的上清液混合均勻后,分裝瓶內(nèi),高溫滅菌,備用。
優(yōu)選的,所述的治療胸膜炎的中草藥的最佳配方是由以下重量份的藥物組成:
葶藶子25份;大棗45份;茯苓25份;桂枝10份;橘皮15份;白術(shù)35份;瓜蔞皮15份;薤白頭15份;葎草15份;姜半夏15份;百部25份;丹參25份;黃芩35份;山海螺10份;甘草10份;加水1600份,煎煮3次,過濾回收,取汁,裝瓶高溫滅菌,待用。
本發(fā)明的配伍思想:本方以葶藶子為君;以大棗、茯苓為臣;以桂枝、白術(shù)、瓜蔞皮、薤白頭為佐;以姜半夏、橘皮、葎草、百部、丹參、黃芩、山海螺、甘草為使。
配方中各原料作用
葶藶子:為十字花科草本植物獨(dú)行菜的種子。性味與歸經(jīng),?性大寒,味辛、苦。歸肺、膀胱經(jīng)。功能與主治,瀉肺平喘,行水消腫。用于痰涎壅肺、喘咳痰多、胸脅脹滿、不得平臥、胸腹水腫、小便不利。
大棗:為鼠李科棗屬植物棗的干燥成熟果實。性味與歸經(jīng),甘,溫。歸脾、胃經(jīng)。功能與主治,補(bǔ)中益氣,養(yǎng)血安神。用于脾虛食少,乏力便溏,婦人臟躁。消炎,止血,止瀉。用于氣管炎,腸炎,痢疾,崩漏;外用治外傷出血。行氣,活血,調(diào)經(jīng)。用于月經(jīng)不調(diào),紅崩,白帶。?
茯苓: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性味與歸經(jīng),甘、淡,平。?歸心經(jīng)、肺經(jīng)、脾經(jīng)、腎經(jīng)。功能與主治,利水藥;滲濕利尿藥。小便不利;水腫脹滿;痰飲咳逆;嘔吐;脾虛食少;泄瀉;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遺精白濁。??
桂枝:為樟科常綠喬木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性味與歸經(jīng):辛、甘,溫。歸心、肺、膀胱經(jīng)。功能與主治:發(fā)汗解肌,溫經(jīng)通脈。?治風(fēng)寒表證,肩背肢節(jié)酸疼,胸痹痰飲,經(jīng)閉癥瘕。
橘皮:為蕓香科植物福橘或朱橘等多種橘類的果皮。性味與歸經(jīng):味辛,溫,入脾、肺經(jīng)。功能與主治:理氣,調(diào)中,燥濕,化痰。治胸腹脹滿,不思飲食,嘔吐噦逆,咳嗽痰多。
白術(shù):為菊科植物白術(shù)的干燥根莖。性味與歸經(jīng):味苦、甘,性溫。歸脾、胃經(jīng)。功能與主治: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虛食少,腹脹泄瀉,痰飲眩悸,水腫,自汗,胎動不安。
瓜蔞皮:為葫蘆科植物栝樓和雙邊栝樓的成熟果實。性味與歸經(jīng):苦,寒。歸肺、胃經(jīng)。功能與主治:行氣除脹滿,化痰開痹,清肺止咳。用于治療脘腹脹滿、胸膈痞悶,以及肺熱咳嗽、痰稠不易咳出。
薤白頭:為百合科植物小根蒜的鱗莖。性味與歸經(jīng):味辛、苦,溫。歸肺、心、胃、大腸經(jīng)。功能與主治:溫中通陽,下氣散結(jié)。用于胸陽不通,胸悶疼痛,脘腹疼痛,泄痢,里急后重。
葎草:為一年生或多年生桑科蔓性草本植物。性味與歸經(jīng):味甘苦,寒,無毒。入肺、腎、大腸。功能與主治:清熱,利尿,消瘀,解毒。用于淋病,小便不利,瘧痰,腹瀉,痢痰,肺結(jié)核,肺膿瘍,肺炎,癩瘡,痔瘡,癰毒,瘰疬。
姜半夏:半夏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以塊莖入藥。姜半夏為生半夏用鮮姜或鮮姜、白礬共煮干燥而成的炮制加工品。性味與歸經(jīng):辛、溫;有毒。歸脾、胃、肺經(jīng)。功能與主治:降逆止嘔。用于嘔吐反胃,胸脘痞悶,梅核氣。
該專利技術(shù)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shù)是否侵權(quán)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quán)人授權(quán)。該專利全部權(quán)利屬于段緒川,未經(jīng)段緒川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quán)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quán)和技術(shù)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585357.1/2.html,轉(zhuǎn)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 上一篇:治療心氣不足陰虧肝郁心悸的中草藥
- 下一篇:治療痔瘡的中草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