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吸收降解全氟異丁烯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583643.4 | 申請日: | 2012-12-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073385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5-01 |
| 發明(設計)人: | 李浩;胡經宇;錢厚琴;陳愛春;高宏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梅蘭化工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7C17/395 | 分類號: | C07C17/395;C07C17/38;C07C43/12;C07C41/0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25300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吸收 降解 異丁烯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吸收降解全氟異丁烯的方法。
背景技術
全氟異丁烯是在含氟烯烴產品高溫裂解生產中產生的一種極具毒性的副產物,全氟異丁烯在空氣中的有害物質最高容許濃度是0.1mg/m3,它的毒作用帶窄,危險性大,吸入過量的全氟異丁烯會引起肺水腫,使呼吸困難而死亡。因此在生產過程中需對其進行妥善處理。目前,最常用的處理方法是用低級醇吸收裂解氣中的全氟異丁烯,醇與全氟異丁烯在常溫下可以發生加成反應,生成毒性較小的“氟醚”——α-全氟異丁基烷基醚。早在上世紀80年代歐洲專利文獻EP0002098(A1)就公開了一種低級醇吸收脫除全氟異丁烯的方法,該方法是將一定量的含有全氟異丁烯的裂解氣在汽缸內與低級醇和鹵化氫混合物反應,進過分析發現,裂解氣中的全氟異丁烯含量隨著反應時間的增長而減少。該方法是間歇式反應,不適合含氟烯烴產品的連續化生產工藝。2007年專利文獻CN200510044481.7公開了一種應用于六氟丙烯生產的全氟異丁烯去除方法,該方法是將從裂解爐出來的裂解氣經過醇類物質吸收去除全氟異丁烯,然后用碳酸鈉水溶液或氯化鈣水溶液將裂解氣中帶出的少量醇吸收,最后再用濃硫酸或硅膠對裂解氣進行干燥。該方法僅考慮了裂解氣經過醇類物質吸收會帶出一定量的醇,并采取了用碳酸鈉水溶液或氯化鈣水溶液吸附醇的措施,但是據研究發現(含有高濃度八氟異丁烯殘液的處理方法,沈建民,有機氟工業,2006年3期,P37~38),全氟異丁烯與醇類物質反應生成的“氟醚”——全氟異丁基烷基醚及其分解后產生的七氟異丁烯基烷基醚的揮發性都比較強,約20℃以上即可大部分揮發,因此在反應中被裂解氣帶出,由于“氟醚”為油溶性物質,不能被碳酸鈉水溶液或氯化鈣水溶液吸收,所以會被裂解氣帶入精餾系統,影響六氟丙烯的質量。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吸收降解全氟異丁烯的方法,它可以吸收去除含氟烯烴裂解氣中的全氟異丁烯,并且同時可以將產生的副產物“氟醚”分離出來,不帶入精餾系統,保證了含氟烯烴產品的質量。
本發明采用了以下技術方案:一種吸收降解全氟異丁烯的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驟:首選對含氟烯烴單體進行高溫裂解,在高溫裂解生產過程中,從裂解爐中出來的裂解氣經過含有一定溫度醇類物質水溶液的循環噴淋吸收塔,裂解氣中的劇毒物質全氟異丁烯通過循環噴淋吸收塔內循環噴淋的醇類物質吸收,全氟異丁烯與醇類物質反應生成全氟異丁基烷基醚,全氟異丁基烷基醚在吸收塔塔釜內與醇類物質水溶液分層,塔釜上層的醇類物質水溶液經循環泵在吸收塔內循環,下層的全氟異丁基烷基醚經輸送泵送至殘液處理裝置。
所述的含氟烯烴單體是四氟乙烯單體或六氟丙烯單體。所述的醇類物質是甲醇、乙醇、乙二醇、丙醇或丙二醇,醇類物質水溶液的質量百分含量為30%~65%。所述的循環噴淋吸收塔內醇類物質水溶液的體積是塔釜容積的60%~90%。所述的醇類物質水溶液的循環噴淋吸收塔設置為二級或三級循環噴淋吸收塔。所述循環噴淋吸收塔內醇類物質水溶液的溫度是-5~20℃。
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發明使用循環吸收塔噴淋醇類物質水溶液的方式吸收裂解氣中的全氟異丁烯,吸收反應產生的副產物全氟異丁基烷基醚在塔釜內與醇類物質水溶液分層,且因為密度大而分在塔釜的下層,由于塔釜的循環出口在界面的上層,這樣就可以保證循環噴淋的醇類物質水溶液中不帶有全氟異丁基烷基醚,并且,由于該醚在塔釜內位于下層,上層有醇類物質的水溶液封閉,所以揮發性較強的全氟異丁基烷基醚也不會揮發到塔的上層,被裂解氣帶入后面的精餾工序。同時,由于全氟異丁基烷基醚是一種附加值很高的“氟醚”,可以用來生產六氟丙酮、七氟醚等價格昂貴的化工材料。相比于使用純的醇類物質吸收全氟異丁烯,上述的工藝方法中全氟異丁基烷基醚可以與上層的醇類物質水溶液直接分離,只溶有少量的醇類物質,這為“氟醚”的后序提純處理減輕了負擔。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工藝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梅蘭化工有限公司,未經江蘇梅蘭化工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583643.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熒光檢測系統和細胞分析儀
- 下一篇:傳真機設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