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導電輥工作層的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581377.1 | 申請日: | 2012-12-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060867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4-24 |
| 發明(設計)人: | 鐘澄;胡文彬;劉帆;劉磊;沈彬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交通大學 |
| 主分類號: | C25D7/00 | 分類號: | C25D7/00;C25D5/34;C25D3/56 |
| 代理公司: | 上海漢聲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郭國中 |
| 地址: | 200240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導電 工作 制備 方法 | ||
1.一種導電輥工作層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清洗和除油,去除導電輥基體表面的油脂;
步驟二,流動水洗,去除導電輥基體表面殘留的除油溶液;
步驟三,活化,去除導電輥基體表面的鈍化膜;所述用于活化的溶液中鹽酸濃度為10~20%,所述活化溶液的溫度為常溫,所述活化的時間為1~2分鐘;
步驟四,流動水洗,去除導電輥基體表面殘留的活化溶液;
步驟五,將導電輥基體轉移至裝有電鍍液的水平電鍍槽,采用電鍍方法在導電輥基體表面制備鎳磷非晶合金工作層,形成具有鎳磷非晶合金工作層的導電錕;
步驟六,當電鍍的工作層達到所需厚度時,取出導電輥,經過流動水洗、干燥、磨修拋光處理步驟,達到導電輥使用所要求的尺寸精度。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導電輥工作層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一中,采用堿性配方除油,堿性除油溶液中氫氧化鈉含量為15~30g/L,碳酸鈉含量為20~40g/L,磷酸三鈉含量為20~40g/L,除油溫度為50~70℃,除油時間為5~10分鐘。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導電輥工作層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五包括以下步驟:
第一步,在電鍍開始前,向電鍍液中添加適量鹽酸,將電鍍液pH值調節為2.0~2.5之間;
第二步,將導電輥基體完全淹沒于電鍍液中,以導電輥基體為陰極,以鎳板或裝有鎳塊的鈦籃為陽極,在導電輥基體表面制備鎳基非晶合金工作層;
第三步,定時維護鍍液pH值的穩定;
第四步,電鍍過程中,定時向電鍍液中添加磷酸,以維護電鍍液中的磷酸含量,在導電輥基體表面得到鎳磷非晶合金工作層。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導電輥工作層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將導電輥基體轉移至水平電鍍槽,并被完全淹沒于電鍍液之前,用流動水持續沖洗導電輥基體表面,保持導電輥基體表面始終處于潤濕狀態。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導電輥工作層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電鍍液的成分為:硫酸鎳240g/L、氯化鎳45g/L、磷酸30g/L、硼酸20g/L,十二烷基硫酸鈉0~10mL/L。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導電輥工作層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步中,陽極與導電輥基體的距離為30~40cm,電流密度為1~4A/dm2,電鍍液溫度為70~76℃,所述電鍍液連續過濾。
7.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導電輥工作層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步中,在電鍍過程中,始終保持導電輥基體處于轉動狀態,其轉速為60~90轉/分鐘。
8.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導電輥工作層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步為,每隔1~2小時測量溶液的pH值,并在電鍍液中添加適量鹽酸,將鍍液pH值調節為2.0~2.5之間。
9.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導電輥工作層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步為,每隔1~2小時在電鍍液中添加適量磷酸,其中,磷酸的添加量根據每通過500A·小時電量,添加0.5g/L磷酸。
10.根據權利要求1至9中任一項所述的導電輥工作層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電輥基體表面的鎳磷非晶合金工作層厚度為0.05~1mm,其磷含量為11~12%。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交通大學,未經上海交通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581377.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超高壓電纜導體的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種對剖料板型質量控制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