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治療小兒充血性脾腫大的藥物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578073.X | 申請日: | 2012-12-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988951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3-27 |
| 發明(設計)人: | 武英 | 申請(專利權)人: | 武英 |
| 主分類號: | A61K36/9068 | 分類號: | A61K36/9068;A61P1/16;A61P43/00;A61K35/3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76826 山東省***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治療 小兒 充血 脾腫大 藥物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中藥領域,具體涉及治療小兒充血性脾腫大的藥物。
背景技術
慢性充血性脾腫大(chronic?congestive?splenomegaly)又稱門靜脈高壓癥(portal?hypertension),是一種原因不明充血性慢性進行性疾病,臨床特點為慢性進行性脾臟腫大,進行性貧血、白細胞及血小板減少和消化道出血為主要表現,晚期出現腹水、黃疸、肝功能障礙和肝硬化等征象。
慢性充血性脾腫大常由各種原因致門靜脈發生梗阻引起。脾靜脈屬于門靜脈系統,正常人70%的脾靜脈血匯入門靜脈。如果門靜脈發生梗阻,脾臟的回血障礙可出現充血性脾腫大。當充血的原因去除,腫大的脾可回縮。晚期病例由于纖維組織及網狀內皮組織增生,即使去除病因,脾腫大也無明顯回縮。目前認為此征并不是一個獨立的疾病,而是由于慢性門靜脈阻塞或肝硬化所引起的門脈高壓、高度脾腫大、貧血與脾功能亢進的一組病征。
小兒時期引起門靜脈高壓癥的主要原因是門靜脈和脾靜脈栓塞,發病緩慢,常因偶然發現脾大而引起家長注意。小兒一般狀態較好,無肝病體征。有的患兒早期以腹部不適、消化不良、乏力蒼白、捫及左上腹腫塊(脾大)為主要表現。血象檢查呈現不同程度的貧血,白細胞減少,血小板正常或輕度減少,血塊收縮不良及束臂試驗陽性。骨髓象檢查早期無異常改變,有時呈增生現象可見有核紅細胞及巨核細胞增多并見細胞成熟障礙。中期粒細胞及巨核細胞的成熟可受限制,晚期紅細胞成熟受到影響。
慢性充血性脾腫大的治療主要是行脾切除手術,肝外型門靜脈高壓癥并有食管靜脈曲張者應予門-體循環分流術。但是上述手術治療存在以下缺陷:①手術要求小兒年齡在6歲以上;②以肝硬變為主的病例由于肝細胞已有嚴重損害,手術治療并無裨益。
故而6歲以下小兒充血性脾腫大并無確切治療方案,僅僅是支持療法,比如高蛋白、高糖類膳食多種維生素,鐵劑或肝劑對貧血有功效,必要時給以輸血。故,臨床尚缺乏一種專門用于兒童,且不良反應輕的治療充血性脾腫大的藥物。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技術任務是針對以上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療效肯定、不良反應輕的治療小兒充血性脾腫大的藥物。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治療小兒充血性脾腫大的藥物,其特征在于由多種中藥加工而成,其原料配方和重量配比為:趕黃草6~10份,響鈴草8~15份,貓爪草8~15份,垂盆草6~10份,穿山甲6~10份,赤小豆8~15份,知母6~10份,枳實8~15份,干姜3~6份。
其最佳重量配比為:趕黃草8份,響鈴草10份,貓爪草10份,垂盆草8份,穿山甲8份,赤小豆10份,知母8份,枳實10份,干姜5份。
其中所述的:趕黃草,為景天科扯根菜屬植物趕黃草Penthorum?chinense?Pursh,以全草入藥。性味甘,溫。功可利水除濕,祛瘀止痛。
響鈴草,為豆科植物假地藍rotalaria?ferruginea?Grah.的全草或帶根全草。性味苦微酸;平寒。歸肝、肺經。功可滋腎養肝,止咳平喘,利濕解毒。
貓爪草,為毛茛科植物小毛茛Ranunculus?ternatus?Thunb.?的干燥塊根。性味甘、辛,溫。歸肝、肺經。功可散結,消腫。
垂盆草,為景天科草本植物垂盆草SedumsarmentoswrBge.的新鮮或干燥全草。性味甘、淡、微酸,涼。歸肝、膽、小腸經。功可利濕退黃,清熱解毒。
穿山甲,為鯪鯉科動物穿山甲Manis?pentadactyla?Linnaeus的鱗甲。性味咸,微寒。歸肝、胃經。功可通經下乳,消腫排膿,搜風通絡。
赤小豆,為豆科植物赤小豆或赤豆的干燥成熟種子。性味甘、酸,平。歸心、小腸經。功可利水消腫,解毒排膿。
知母,為百合科植物知母Anemarrhena?asphodeloides?Bunge.的干燥根莖。性味苦、甘,寒。歸肺、胃、腎經。功可清熱瀉火,生津潤燥。
枳實,為蕓香科植物酸橙Citrus?aurantium?L.?及其栽培變種或甜橙Citrus?sinensis?Osbeck?的干燥幼果。功可破氣導滯。性味苦、辛、酸,溫。歸脾、胃經。功可破氣消積,化痰散痞。
干姜,為姜科植物姜Zingiber?officinale?Rosc.的干燥根莖。性味辛、熱。歸脾、胃、腎、心、肺經。功可溫中散寒,回陽通脈,燥濕消痰。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武英,未經武英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578073.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立式纏繞膜打包機
- 下一篇:基于遠紅外圖像的汽車夜間行駛預警系統及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