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治療面癱的藥物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576452.5 | 申請日: | 2012-12-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007063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4-03 |
| 發明(設計)人: | 鄭乃智;張彥妹;張苗海;王珍 | 申請(專利權)人: | 青島市市立醫院 |
| 主分類號: | A61K36/8988 | 分類號: | A61K36/8988;A61P25/02;A61K35/6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盛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331 | 代理人: | 李貴蘭 |
| 地址: | 266000 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治療 面癱 藥物 組合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醫藥領域,涉及一種藥物組合物,特別是涉及一種治療面癱的藥物組合物。
背景技術
面癱是臨床常見病,屬中醫學“歪嘴巴”、“歪歪嘴”、“吊線風”等病范疇。中醫認為,本病多由脈絡空虛,風寒侵襲,以致經氣阻滯,氣血不和,瘀滯經脈,而導致經絡失于濡養,肌肉縱緩不收,從而引發種種癥狀。
面癱主要癥狀為突然一側面肌癱瘓,眼瞼不能閉合,流淚,面部表情動作消失,說話發音不清,吃飯時漏飯、漏水,額紋消失,不能做皺眉、皺額、鼓腮、示齒和吹口哨等動作,鼻唇溝變淺。患者閉眼時,患側眼球轉向外上方,常露出白色鞏膜。
目前,臨床上西醫治療這種病的藥物大體分為三類:抗病毒藥、糖皮質激素、神經營養藥等。由于面癱本身的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清楚,這些藥物靶點不清,作用有限,且療效單一,有效率低,愈后易復發,某些藥物副作用突出。
中醫臨床上多采取辯證施治的治療方法,常用有各種加減治療面癱方劑、膠囊、治療面癱藥膏外敷或用其他方劑加減、針灸治療,這些方法存在著療程長、見效慢、效果不明顯的缺點,針灸治療對治療場所、時間有一定的限制且有一定痛苦等缺點,難被患者所認可接受。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治療面癱的藥物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本發明另一目的在于提供該藥物組合物的新用途。
本發明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本發明藥物組合物的原料藥組成為:
黃芪15-50重量份、桂枝4-12重量份、防風4-10重量份、白芷8-15重量份、川芎6-12重量份、赤芍12-18重量份、川牛膝8-15重量份、姜半夏4-10重量份、絲瓜絡8-15重量份、天麻3-9重量份、三七3-9重量份、地龍10-15重量份、蜈蚣3-9重量份、僵蠶4-12重量份、雞血藤15-25重量份、大青葉8-20重量份。
本發明藥物組合物的原料藥組成優選為:
黃芪30重量份、桂枝6重量份、防風6重量份、白芷10重量份、川芎10重量份、赤芍15重量份、川牛膝10重量份、姜半夏6重量份、絲瓜絡10重量份、天麻6重量份、三七6重量份、地龍12重量份、蜈蚣6重量份、僵蠶6重量份、雞血藤20重量份、大青葉12重量份。
本發明藥物組合物的原料藥組成優選為:
黃芪20重量份、桂枝8重量份、防風9重量份、白芷10重量份、川芎7重量份、赤芍15重量份、川牛膝12重量份、姜半夏7重量份、絲瓜絡8重量份、天麻5重量份、三七9重量份、地龍13重量份、蜈蚣4重量份、僵蠶8重量份、雞血藤24重量份、大青葉13重量份。
本發明藥物組合物的原料藥組成優選為:
黃芪45重量份、桂枝5重量份、防風7重量份、白芷14重量份、川芎7重量份、赤芍16重量份、川牛膝11重量份、姜半夏5重量份、絲瓜絡10重量份、天麻8重量份、三七4重量份、地龍11重量份、蜈蚣8重量份、僵蠶5重量份、雞血藤18重量份、大青葉18重量份。
按本發明藥物組合物原料藥組成秤取各味原料藥,先將黃芪、桂枝、防風、白芷、川芎、赤芍、川牛膝、姜半夏、雞血藤、天麻、大青葉、絲瓜絡加13-17倍重量的水煎2.5-3.5小時,過濾離心去渣,濃縮成清膏,再將三七、地龍、蜈蚣、僵蠶干燥粉碎成細粉,與上述清膏混合均勻,最后加入常規輔料,按照常規工藝,制成片劑、膠囊劑、散劑、丸劑、顆粒劑、膏劑或口服液體制劑。
優選地,按本發明藥物組合物原料藥組成秤取各味原料藥,先將黃芪、桂枝、防風、白芷、川芎、赤芍、川牛膝、姜半夏、雞血藤、天麻、大青葉、絲瓜絡加15倍重量的水煎3小時,過濾離心去渣,濃縮成清膏,再將三七、地龍、蜈蚣、僵蠶干燥粉碎成細粉,與上述清膏混合均勻,最后加入常規輔料,按照常規工藝,制成片劑、膠囊劑、散劑、丸劑、顆粒劑、膏劑或口服液體制劑。
本發明藥物組合物原料藥加入常規輔料,按照常規工藝,制成緩釋制劑、速釋制劑或控釋制劑。
本發明所選用中草藥的藥性及藥理分別為:
黃芪:甘、微溫。補中益氣、止汗、利水消腫、除毒生肌。
桂枝:辛、甘。溫。發汗解表,溫經止痛,助陽化氣。
防風:辛、甘,微溫。祛風解表,勝濕止痛,止痙。
白芷:辛、性溫。祛風,燥濕,消腫,止痛。
天麻:甘、平。息風止痙,平抑肝陽,祛風通絡。
川芎:辛、溫、香燥。活血行氣、祛風止痛、開郁燥濕。
赤芍:苦、微寒。行瘀,止痛,涼血,消腫。
三七:甘、微苦、微溫。止血散瘀,消腫定痛。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青島市市立醫院,未經青島市市立醫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576452.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紅薯麻葉的制備方法
- 下一篇:一種鱉飼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