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預防和/或治療中風先兆的中藥藥物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575122.4 | 申請日: | 2012-12-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040983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4-17 |
| 發明(設計)人: | 朱建貴;田琳;劉起華;文謹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 |
| 主分類號: | A61K36/74 | 分類號: | A61K36/74;A61P9/10;A61P25/02;A61P9/12;A61P3/10;A61P3/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紀凱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關暢 |
| 地址: | 100053***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預防 治療 中風 先兆 中藥 藥物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藥物及其制備方法,尤其涉及一種預防和/或治療中風先兆的中藥藥物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中風病以其高發病率、高致殘率、高病死率嚴重危害人類的健康。中風先兆證是與中風病有著密切聯系的臨床綜合征,多見于中年以上人群,以眩暈、肢麻、短暫性癱軟、語澀、暈厥發作為主要臨床表現。中風先兆包括了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等疾病,是中風病的前驅期,中風先兆證患者是中風病發病的高危人群,一般在首次中風先兆發作后5年內約有1/3發生中風,1/3繼續發作,1/3恢復而不再發作。故而有效防治中風先兆證在中風病的防治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對其開展防治、干預,對于防止或延緩中風病的發生具有重大的意義,且符合中醫“治未病”的治療原則。中風先兆證已引起國內外學者的重視,有必要深入進行探討和研究。
中風先兆及中風多見于中老年人群,中醫目前對于中風先兆證的治療大都采取辨證論治、專方、針藥并用或中西醫結合治療。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中風用藥市場也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據SFDA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統計數據顯示:中風用藥市場規模2000年為38.66億元,2004年高達70.46億元,近幾年均有較大增長。
化學藥物仍占有治療中風藥物的主要市場,中風用中成藥市場2004年達19億元,在整個中風用中成藥市場規模卻也只占25%左右,但中風用中成藥在近幾年增長迅速,增長速度高于中風用化學藥。
中風用中成藥品牌眾多,根據中風不同的發病階段主要用藥品種也不相同,然而尚無治療中風先兆證的中成藥,更無標本兼治、專門針對中風先兆證的中成藥。柔肝熄風湯不僅能滋養肝腎、平熄風陽,還能降低患者血壓,降低血糖,調節血脂代謝,改善血液流變學的優勢及患病人群巨大的現實,其市場開發前景廣闊。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預防和/或治療中風先兆的中藥藥物及其制備方法。
本發明提供的防治中風先兆的中藥藥物,它的活性成分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制成:桑寄生9-15份、鉤藤3-15份、白芍6-15份、何首烏3-15份、夏枯草9-15份、蒺藜6-10份、當歸6-12份、地龍5-10份和牛膝5-15份。
具體為:桑寄生15份、鉤藤15份、白芍15份、何首烏15份、夏枯草15份、蒺藜9份、當歸9份、地龍9份和牛膝15份。
本發明提供的上述預防和/或治療中風先兆的中藥藥物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將所述桑寄生、鉤藤、白芍、何首烏、夏枯草、蒺藜、當歸、地龍和牛膝飲片用水煎煮得煎液;將所述煎液濃縮即得所述藥物。
上述制備方法中,所述水的質量可為桑寄生、鉤藤、白芍、何首烏、夏枯草、蒺藜、當歸、地龍和牛膝的總質量的8-10倍;所述煎煮的次數可為2-3次,所述煎煮的時間可為1-2小時。
本發明提供的上述防治中風先兆的中藥藥物的另一種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將所述鉤藤和何首烏飲片,用乙醇水溶液進行回流提取得提取液;將所述提取液濾過,經濃縮得藥液,藥渣備用;
2)將所述桑寄生、白芍、夏枯草、蒺藜、當歸、地龍和牛膝飲片,與步驟1)所述藥渣混合并用水煎煮得煎液;
3)將步驟1)所述藥液和步驟2)所述煎液混合均勻,即得所述藥物。
上述制備方法中,步驟1)中所述乙醇水溶液中乙醇的質量百分含量可為60%-80%;所述乙醇的質量為所述鉤藤和何首烏的總質量的6-8倍;所述回流提取的次數可為2次,每次的提取時間可為1-2小時。
上述制備方法中,步驟2)中所述水的質量可為所述桑寄生、白芍、夏枯草、蒺藜、當歸、地龍、牛膝和所述藥渣的總質量的8-10倍;所述煎煮的次數可為2-3次,所述煎煮的時間可為1-2小時。
本發明提供的上述防治中風先兆的中藥藥物的再一種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將所述桑寄生、白芍、夏枯草、蒺藜、當歸、地龍和牛膝飲片,用水煎煮得煎液;將所述煎液濃縮得稠膏;
2)將所述鉤藤和何首烏飲片干燥后粉碎成細粉;
3)將所述稠膏和細粉混合均勻即得所述藥物。
上述制備方法中,步驟1)所述水的質量可為所述桑寄生、白芍、夏枯草、蒺藜、當歸、地龍和牛膝的總質量的8-10倍;所述煎煮的次數為2-3次,所述煎煮的時間可為1-2小時。
本發明的藥物可以加入制備不同劑型時所需的各種輔料,制成多種口服制劑,所述口服制劑可選自于顆粒劑、丸劑、膠囊劑、片劑、散劑、膏劑和口服液體制劑當中的一種。
本發明還提供了上述藥物在制備如下至少一種產品(如藥物)中的應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未經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575122.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口香糖清理工具
- 下一篇:箱型消聲結構圓弧表面抗變型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