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鴨疫里默氏桿菌及其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573972.0 | 申請日: | 2012-12-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007261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4-03 |
| 發明(設計)人: | 蔣皓靜;凌紅麗;叢雁方;蔣貽海;孫海新 | 申請(專利權)人: | 青島康地恩藥業股份有限公司;青島寶依特生物制藥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K39/02 | 分類號: | A61K39/02;A61P31/04;C12N1/20 |
| 代理公司: | 青島海昊知識產權事務所有限公司 37201 | 代理人: | 曾慶國 |
| 地址: | 266061 山東省青島市***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鴨疫里默氏 桿菌 及其 應用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獸用生物制品技術領域,具體是涉及一種鴨疫里默氏桿菌及其應用,即一株可引起鴨神經癥狀和纖維素性心包炎、肝周炎和氣囊炎的細菌及其應用。
背景技術
鴨傳染性漿膜炎,又稱鴨疫里默氏桿菌病、鴨疫巴氏桿菌病、新鴨病等,是由鴨疫里默氏桿菌(Riemerella?Anatipestifer,簡稱RA)引起的鴨、鵝、火雞及其他家禽和野禽的一種急性或慢性接觸性傳染病,主要侵害2~7周齡雛鴨,以神經癥狀和纖維素性心包炎、肝周炎和氣囊炎為特征。本病于1932年在美國紐約首次發現,我國鄺榮祿等于1975年首次報道本病在廣州的存在;郭玉璞等(1982)在北京地區商品鴨中首次分離出該病原菌;隨后,我國廣東、上海、福建、北京、四川、湖南、江蘇、海南、山東、重慶、湖北等地區均報道了發生該病的情況。迄今為止,國際上報道鴨疫里默氏桿菌共有21個血清型。由于缺乏相應的參考菌株,在早期研究中,我國關于RA血清型的報道不多。早年高福等(1987)對從北京、廣東和上海等地分離的205個菌株經凝集和瓊擴試驗鑒定證明均屬血清1型。但近年來發現其血清型已發生了巨大變化:除了血清2型、6型、10型、11型、13型和14型,汪銘書等(2001)還報道了血清4型及血清8型鴨疫里默氏桿菌在我國的存在;李文楊等(2002)從福建省103個肉鴨場116份病料中共分離到細菌107株,其中鴨疫里默氏菌84株,占78.5%;大腸桿菌23株,占21.5%。在分離鑒定的84株鴨疫里默氏桿菌中,血清2型占60.7%,1型占25.0%,其它占14.3%。韋強等(2003)研究結果表明,優勢血清型在不同的年份出現不同的變化,2000年鴨疫里默氏桿菌以1型為主,占總分離菌數的51.9%;2001年以后2型占絕對優勢,占總分離菌數的89.5%;2002年RA2型依舊占53.3%的絕對優勢。可見我國目前流行的鴨疫里默氏菌其血清型已發生了明顯變化,2型已成為主要流行的血清型。
當前,鴨疫里默氏桿菌對養殖業的危害除直接引起動物發病、死亡外,感染過鴨疫里默氏桿菌的鴨因飼料轉化率降低、生長發育遲緩而帶來的間接經濟損失也十分嚴重,鴨疫里默氏桿菌雖然對部分抗菌藥物敏感,但難于清除,尤其是該菌侵入氣囊后,藥物難以到達,由于不合理的用藥方案,鴨疫里默氏桿菌耐藥現象普遍存在,耐藥率高且廣泛,同時造成一定的藥物殘留等問題。目前防止該病的重要手段是接種鴨疫里默氏桿菌疫苗,但國內針對該病的商品化疫苗非常少。因此,篩選出致病力強、免疫原性好的鴨疫里默氏桿對于制備疫苗具有重要的作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株鴨疫里默氏桿菌及其應用,以該菌為抗原制備的疫苗可有效防治以神經癥狀、纖維素性心包炎、肝周炎和氣囊炎為特征的鴨傳染性漿膜炎,為鴨傳染性漿膜炎的預防和治療提供了產品和使用方法。
本發明的鴨疫里默氏桿菌(Riemeralla?anatipestifer)RA?BYT06株已于2012年11月15日保藏于北京市朝陽區北辰西路1號院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的中國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委員會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號為CGMCC?No.6832。
上述的鴨疫里默氏桿菌用于制備鴨疫里默氏桿菌滅活疫苗,所制得的疫苗可以預防以神經癥狀、纖維素性心包炎、肝周炎和氣囊炎為特征的鴨傳染性漿膜炎的發生。
本發明篩選得到的鴨疫里默氏桿菌具有高致病性,用其制備的滅活疫苗,能夠預防以神經癥狀、纖維素性心包炎、肝周炎和氣囊炎為特征的鴨傳染性漿膜炎的發生,具有良好的市場推廣前景。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對山東、廣東、福建、廣西等地的疑似鴨疫里默氏桿菌病死鴨進行病原分離、鑒定,獲得38株病原為鴨疫里默氏桿菌,對其進行血清型鑒定表明,其中有7株為血清2型;動物回歸及毒力試驗表明RA?BYT06株毒力最強,可致鴨只10/10發病且其中5只死亡;免疫原性試驗結果表明,當免疫劑量為0.25mL(抗原含量達到1.0×108CFU/mL)時即可使攻毒保護達到9/10。以上結果表明,篩選得到一株血清2型鴨疫里默氏桿菌,其致病力最強、免疫原性好、制備的油苗攻毒保護效果好,確定為生產用菌株,于2012年11月15日保藏于北京市朝陽區北辰西路1號院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的中國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委員會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號為CGMCC?No.6832。
下面對本發明進行詳細的描述。
一、鴨疫里默氏桿菌的分離及鑒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青島康地恩藥業股份有限公司;青島寶依特生物制藥有限公司,未經青島康地恩藥業股份有限公司;青島寶依特生物制藥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57397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陰極板轉運夾座裝置
- 下一篇:高鋁粉煤灰制石墨烯合金材料的生產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