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換熱器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210570034.5 | 申請日: | 2012-12-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090699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5-08 | 
| 發(fā)明(設計)人: | 譚厚章;熊英瑩;許偉剛;王學斌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安交通大學 | 
| 主分類號: | F28D7/00 | 分類號: | F28D7/00;F28F9/22;F28F21/06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陸萬壽 | 
| 地址: | 710049 ***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換熱器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余熱回收節(jié)能裝置,特別涉及一種換熱器。?
背景技術
大型電站中,為節(jié)約能源設置有余熱回收換熱器。余熱回收換熱器通常安裝在脫硫塔的入口或出口處。脫硫塔出口或出口煙道處煙氣含有SO2等腐蝕性氣體,當煙氣溫度低于腐蝕性氣體酸露點時,腐蝕性氣體會產生凝結,腐蝕設備。?
現(xiàn)有煙氣換熱器換熱管多采用抗腐蝕金屬或氟塑料材料制造,形式結構多為U型設計,制造成本高、工藝復雜。?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在增加有效換熱面積的同時換熱更加均勻,且能解決余熱回收過程中腐蝕問題的換熱器。?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包括換熱器殼體以及安裝在換熱器殼體內的換熱毛細管,所述的換熱器殼體的上、下端分別安裝有與換熱毛細管相連通的上集箱及下集箱,在上集箱上開設有進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的上、下集箱均通過十字形隔板將上、下集箱以及與上、下集箱相連通的換熱毛細管分成四部分即A、B、C、D區(qū),其中上集箱的A區(qū)與進水口相連,上集箱的D區(qū)與出水口相連,且A、B、C、D區(qū)依次連通。?
所述的上集箱的B區(qū)與C區(qū)的隔板上開設有連通B區(qū)和C區(qū)的通孔,下集箱的A區(qū)與B區(qū)、C區(qū)與D區(qū)的隔板上開設有A區(qū)和B區(qū)及C區(qū)和D區(qū)的通孔。?
所述的換熱毛細管直徑為6-12mm。?
所述的換熱器采用PP及PTFE材料制造。?
本發(fā)明的換熱毛細管兩端分別連接集箱,上、下集箱內安裝十字形隔板,?將換熱毛細管分成四部分,上集箱連接有進水及出水口。這種集箱式四回程換熱器,在一定的空間內增加換熱面積,冷卻水經歷四回程使換熱均勻,有效提高換熱系數。且制造方便,造價低,串、并聯(lián)使用靈活,可用于腐蝕性煙氣等的余熱回收場合。對于火電廠節(jié)能降耗有重要意義。?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A-A剖視圖。?
其中,1、上集箱,2、換熱器殼體,3、下集箱,4、換熱毛細管,5、進水口,6、出水口,7、十字形隔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參見圖1,2,本發(fā)明包括換熱器殼體2以及安裝在換熱器殼體2內的直徑為6‐12mm的換熱毛細管4,所述的換熱器殼體2的上、下端分別安裝有與換熱毛細管4相連通的上集箱1及下集箱3,在上集箱1上開設有進水口5和出水口6,所述的上、下集箱1、3均通過十字形隔板7將上、下集箱1、3以及與上、下集箱1、3相連通的換熱毛細管4分成四部分即A、B、C、D區(qū),其中上集箱1的A區(qū)與進水口5相連,上集箱1的D區(qū)與出水口6相連,且A、B、C、D區(qū)依次連通,即上集箱1的B區(qū)與C區(qū)的隔板上開設有連通B區(qū)和C區(qū)的通孔,下集箱3的A區(qū)與B區(qū)、C區(qū)與D區(qū)的隔板上開設有A區(qū)和B區(qū)及C區(qū)和D區(qū)的通孔。?
本發(fā)明換熱器采用PP及PTFE材料制造。?
其工作過程如下:煙氣從換熱器殼體2一側進入,流經換熱器殼體2與換熱毛細管4內的冷卻介質換熱,從換熱器殼體2另一側流出。冷卻介質從冷卻水進?水口5進入,由上集箱1的A區(qū)流經換熱毛細管,到達下集箱3的A區(qū),通過十字形隔板7上的孔到達下集箱3的B區(qū),向上經換熱毛細管4到達上集箱1的B區(qū),通過十字形隔板7上的孔到達上集箱1的C區(qū),向下經換熱毛細管4到達下集箱3的C區(qū),通過十字形隔板7上的孔到達下集箱3的D區(qū),向上經換熱毛細管到達上集箱1的D區(qū),從出水口6排出。?
冷卻水在換熱器內通過集箱,經歷四回程依次流過A、B、C、D四部分毛細管。冷卻水與煙氣通過毛細管換熱,回收煙氣余熱。?
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在于:?
PP和PTFE具有良好的化學穩(wěn)定性和耐化學腐蝕能力,如耐強酸、強堿、強氧化劑等,有耐熱、耐寒及耐摩性,長期使用溫度范圍為-200~+250℃;此外,還具備電絕緣性,具有不沾著、不吸水等特點。采用PP和PTFE制作換熱器,可以較好地解決煙氣低溫腐蝕以及換熱管結垢問題。?
換熱器采用管殼式設計,外殼采用塑料一體成型制造。換熱毛細管板兩端分別連接集箱,上、下集箱內安裝十字形隔板,將換熱毛細管分成四部分,上集箱連接有進水及出水口。這種集箱式四回程換熱器,可以在一定的空間內增加換熱面積,冷卻水經歷四回程使換熱均勻,有效提高換熱系數。此種結構換熱器制造方便,造價低,串、并聯(lián)使用靈活,可用于腐蝕性煙氣等的余熱回收場合。對于火電廠節(jié)能降耗有重要意義。?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安交通大學,未經西安交通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570034.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