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自適應彈性剎車片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566616.6 | 申請日: | 2012-12-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016574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4-03 |
| 發明(設計)人: | 彭旭光 | 申請(專利權)人: | 貴州新安航空機械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D65/02 | 分類號: | F16D65/02;F16D69/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谷慶紅 |
| 地址: | 561000 *** | 國省代碼: | 貴州;5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自適應 彈性 剎車片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高速列車制動裝置,尤其涉及自適應彈性剎車片。
背景技術
剎車片是高速列車或動車組制動單元中重要的部件,起著摩擦制動盤從而實現制動的關鍵作用。由于高速列車制動的初速度高、自重大,在制動過程中剎車片需要將巨大的摩擦動能轉換為熱能,剎車片的剎車塊熱負荷巨大,容易導致剎車片的剎車塊因溫度急劇升高熱量不能及時散出而出現龜裂及掉邊掉角現象。同時,由于現有技術中的剎車片,其剎車塊普遍存在制動過程中并不能完全與制動盤面充分貼合進行摩擦的問題,即產生偏磨,剎車塊容易掉邊掉角、剎車效率低、制動距離過長。偏磨還會導致剎車塊損耗過快,剎車片的骨架或鋼背劃傷制動盤。新剎車片的上述問題更為明顯,需要較長的磨合周期才能實現與制動盤的相對吻合,但是偏磨問題一直無法消除。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自適應彈性剎車片,其每一剎車塊在與制動盤摩擦時,剎車塊在剎車推力的作用下能夠在任意方向上的自行調整,實現與制動盤的緊密貼合和摩擦。
本發明的具體技術方案是:
自適應彈性剎車片,包括剎車塊、骨架和鋼背,剎車塊燒結在骨架上,骨架焊接在T型連接桿的上端,鋼背上設有I型通孔,I型通孔上端的內部安裝圓柱彈簧和U型支承座,圓柱彈簧被U型支承座壓在I型通孔上端的內部,T型連接桿的下端穿過U型支承座和鋼背的I型通孔,彈性卡圈將T型連接桿的下端卡在鋼背I型通孔下端的內部;所述的剎車塊(1)采用的材料配方重量百分比為:銅粉58、鐵粉4、錫粉4、鉻粉2、鈦粉2、鎳粉4、鉍粉2、石墨9、氮化硼1、三氧化二鋁3、二氧化硅6、鋯英石5。
為進一步保證剎車塊角度調整的順滑,T型連接桿和U型支承座外表面球面配合。
為方便調節剎車塊相對于剎車盤的距離,彈性卡圈的彈力大于圓柱彈簧的彈力。
為進一步方便調節剎車塊的角度和剎車塊相對于剎車盤的距離,鋼背上I型通孔上端用于容納U型支承座的部分,其深度等同于U型支承座的厚度。
為方便圓柱彈簧的定位,U型支承座壓縮彈簧的部位設有彈簧槽,鋼背的I型通孔上端的底部設有圓柱彈簧定位槽。
為防止骨架帶動剎車塊自轉,骨架上設有防轉銷,防轉銷的一端固定在骨架上,另一端懸于鋼背上的限位孔內。
為使T型連接桿穩定的被固定在I型通孔內,彈性卡圈隨著T型連接桿的前后移動而產生變形,即直徑增大或縮小,為方便彈性卡圈在鋼背I型通孔下端內部的變形,所述的鋼背I型通孔下端的內部直徑大于彈性卡圈的直徑。
本發明提供的自適應彈性剎車片,在剎車塊與鋼背之間增加了圓柱彈簧和U型支承座,焊接于骨架上的T型連接桿與U型支承座的外表面之間采用凸凹的球面進行配合。由于上述結構,在剎車壓力的推動下,剎車塊能自動貼緊制動盤進行制動,避免了偏磨以及由偏磨造成的剎車塊容易掉邊掉角、剎車效率低和制動距離過長等各種問題。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自適應彈性剎車片正面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自適應彈性剎車片A-A剖視圖。
圖3為表面不平的剎車塊與制動盤摩擦初始狀態示意圖。
圖4為表面不平的剎車塊與制動盤摩擦自動調整角度的示意圖。
圖5為T型連接桿、骨架、剎車塊和定位銷的裝配立體示意圖。
圖6為圓柱彈簧的立體示意圖。
圖7為鋼背I型通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說明,如圖1~圖7所示,自適應彈性剎車片,包括剎車塊1、骨架2和鋼背4,剎車塊1燒結在骨架2上,骨架2焊接在T型連接桿5的上端,鋼背4上設有I型通孔11,I型通孔11上端的內部安裝圓柱彈簧3和U型支承座7,圓柱彈簧3被U型支承座7壓在I型通孔11上端的內部,T型連接桿5穿過U型支承座7和鋼背4的I型通孔11,彈性卡圈6將T型連接桿5的下端卡在鋼背I型通孔11下端的內部。剎車塊的數量由剎車塊和鋼背面積的大小確定。所述的剎車塊(1)采用的材料配方重量百分比為:銅粉58、鐵粉4、錫粉4、鉻粉2、鈦粉2、鎳粉4、鉍粉2、石墨9、氮化硼1、三氧化二鋁3、二氧化硅6、鋯英石5。
為方便圓柱彈簧3的定位,U型支承座7直徑較大部位的底部設有彈簧槽,鋼背4的I型通孔11上端的底部設有圓柱彈簧定位槽12。
為進一步保證剎車塊1角度調整的順滑,T型連接桿5和U型支承座7外表面采用球面配合。
為方便調節剎車塊1相對于剎車盤10的距離,彈性卡圈6的彈力大于圓柱彈簧3的彈力。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貴州新安航空機械有限責任公司,未經貴州新安航空機械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566616.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