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處理廢舊鋰離子電池正極片提取有價金屬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562235.0 | 申請日: | 2012-12-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060567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4-24 |
| 發明(設計)人: | 胡啟陽;李新海;王志興;郭華軍;彭文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南大學 |
| 主分類號: | C22B7/00 | 分類號: | C22B7/00;C22B1/08;C22B3/04;H01M10/54;C22B23/00;C22B26/12;C22B47/00 |
| 代理公司: | 長沙市融智專利事務所 43114 | 代理人: | 魏娟 |
| 地址: | 410083 湖南***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處理 廢舊 鋰離子電池 正極 提取 金屬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資源循環利用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從鋰離子電池正極片中提取有價金屬的方法。
背景技術
鋰離子電池是現代先進化學電源,廣泛應用于消費電子產品、軍工產品、航空產品、工具和運輸產品等的動力能源,也是未來電動汽車首選的輕型高能動力電池,在全球具有巨大的市場。以移動通訊為例,目前全球移動電話用戶超過35億,中國用戶超過6億,并在逐年增長。作為可充電電池,鋰離子電池經過數百次充放電后(一般使用1~2年),由于膨脹變形、容量下降等導致報廢,于是每年報廢待處理的鋰離子電池數量巨大,并將逐年大幅度增長。
鋰離子電池具有與其他化學電源相似的結構,由外殼、電芯、電解液構成;構成電芯的正極片是正極材料(以Li、Co、Ni、Mn等有色金屬元素為主要組成的復合氧化物材料)涂覆于鋁質膜上而成,負極片是負極材料(碳材料)涂覆于銅質膜上而成。常見鋰離子電池芯體材料中的金屬含量見下表:
表1常見鋰離子電池芯體材料中的金屬含量
可見,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成了有色金屬材料的重要應用領域之一。大量失效廢棄的鋰離子電池成了Li、Co、Ni、Mn、Cu和Al等的重要二次資源。其中銅是作為電池負極的集流體材料,鋁是電池正極的集流體材料,鈷(鎳、錳)和鋰是正極活性材料的主要成分。因此,廢舊鋰離子電池是銅、鋁、鋰、鈷(鎳、錳)等的重要二次資源,具有比其一次資源更高的含量。
針對電池中最具價值的鈷、鋰和銅,把正負極分開處理最為方便。采用專門的解體分離設備,可以將電池解體,并將正、負極分離;從負極片中回收得到銅,從正極片中回收鈷、鋰和鋁。對于目前用石墨負極材料的鋰離子電池來說,負極銅和石墨的回收相對簡單,用簡單的高溫熔煉即可達到目標。而正極片的處理相對復雜、并具有更高經濟價值。
在處理正極片的過程中,一般是先將鋁質膜與活性材料分離,再用化學方法處理活性材料,經分離、凈化得到Co(Ni、Mn)、Li、Cu和Al等的金屬或化合物;其中的關鍵是鋁膜與活性物質的有效分離和活性物質的高效溶解。
分離鋁膜與活性物質的方法有物理法、化學法,分別通過不同的途徑:l)溶解粘結劑破壞接觸界面;2)溶解集流體。在鋰離子電池制造工藝中,將粘結劑PVDF用NMP(N-甲基毗咯烷酮)溶解,與正極活性物質或負極活性物質混合調成漿料,再涂覆在金屬集流體上制成涂膜電極[1]。在現已有報道的研究中,采用有機溶劑溶解鋁箔基涂膜廢極片上粘結劑PVDF,能方便回收正極活性物和金屬Al[2];利用正極活性物不溶于堿的性質,用NaOH預先溶解涂膜廢極片中的大部分鋁,而正極活性物全部留在堿浸渣中而得以分離[3]。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南大學,未經中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562235.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