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紅茶發酵適度點的識別方法及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562224.2 | 申請日: | 2012-12-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134795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6-05 | 
| 發明(設計)人: | 梁貴文;劉玉芳;農莉云;林國軒;郭春雨;鄧麗洪;羅曉哲;陳三弟;羅小梅;林強軒;韋玲勇 | 申請(專利權)人: | 桂林市崇高電子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N21/78 | 分類號: | G01N21/78 |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持衡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45107 | 代理人: | 歐陽波 | 
| 地址: | 541004 廣西壯族自治區桂***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紅茶 發酵 適度 識別 方法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茶葉制備技術及設備,具體為一種紅茶發酵適度點的識別方法及裝置。
技術背景
紅茶的加工工藝流程為:茶鮮葉-萎凋-揉捻(揉切或錘切)-發酵-烘干,其中發酵為關鍵工序。萎凋葉經過揉捻(或揉切),其細胞組織受到機械破壞,發酵就開始了,萎凋葉便變成了發酵葉。發酵期間,細胞內的物質如氧化酶、多酚類等混合在一起,通過吸收空氣中的氧氣而發生酶促氧化反應生成茶黃素、茶紅素和茶褐素等。發酵葉中茶黃素、茶紅素含量的高低是決定紅茶品質好壞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發酵葉的氧化反應,導致發酵葉顏色和氣味均發生了變化,顏色從黃綠色向黃紅色變化,氣味則從青草味向甜香味變化,通常發酵歷時1~6小時。當發酵適度,其內含物質即充分氧化生成較高含量的茶黃素和茶紅素,所生產出的紅茶成品質量就較高,用開水沖泡,可產生紅湯紅葉(湯色和葉底均紅亮)、滋味濃厚的茶湯。若發酵不足,茶黃素和茶紅素含量就會偏低,開水沖泡的湯色紅黃,葉底花青、滋味苦澀。若發酵過度,茶紅素將繼續氧化成茶褐素,沖泡后湯色紅暗,葉底發黑,滋味平淡無味甚至有酸餿味。總之,發酵不足和發酵過度均會降低紅茶的品質。
而目前發酵適度點的判別主要依靠操作者的感官識別,即先看發酵葉的顏色變化再聞其氣味變化。在實際操作中存在著不確定性和隨機性,不同的操作者的識別往往所得結果不同,紅茶產品的質量難以保證穩定。
最新發明“一種確定工夫紅茶發酵適度的新方法”(專利號ZL200810073664.5)提出:茶黃素的含量從低往高變化會到達一個高的平臺,然后開始下降,而這個轉折點正好是發酵適度點,該發明理論上解決了發酵適度點識別的一致性和準確性。但其提出的實際操作方法,需要多次間接測量茶黃素的含量。需要專門的實驗室和專業人員,操作較為煩瑣,每隔30至40分鐘對發酵葉進行采樣泡湯,再采用光電比色法測量茶湯中茶黃素的吸光度,直到吸光度出現平臺時,才可確定達到發酵適度點。由于吸光度的測定是斷續的,且得到測定結果要一定時間,難以在發酵適度時中止發酵。所以此發明提供的方法很難在生產過程推廣應用。
綜上所述,目前尚無連續、快速、準確、簡便的紅茶發酵適度點識別的方法和裝置。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設計一種紅茶發酵適度點的識別方法,檢測發酵葉顏色變化,以發酵葉反光中紅色光信號與綠色光信號的比例為參數,或者以紅色光信號所占三色光信號的比例為參數,并記錄參數變化的時間,獲得參數變化到某值時維持不變的時間,并以此維持時間作為識別依據值,當它達到此紅茶品種的發酵適度點的相應值時,判斷為發酵適度點。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設計一種紅茶發酵適度點的識別裝置,配置有單片機、顏色傳感器、白色LED發光管、時鐘電路和顯示器。白色LED發光管照射發酵葉,顏色傳感器采集發酵葉反光,將紅、藍、綠三色光的量傳送到單片機,單片機計算參數值和各參數值維持的時間,當某個參數值維持時間達到發酵適度點的持續時間,發出報警信號、停止發酵。
用顏色傳感器連續采集發酵葉的紅色光、綠色光和藍色光三基色信號R、G和B,同時計算紅色光信號與綠色光信號的比例,即參數F1=R/G;同時還計算紅色光信號與三基色光信號總量的比例,即參數F2=R/(R+G+B),并記錄參數變化的時間。通過大量的試驗,得到這兩個參數相似的變化規律,如圖1和2所示,隨著發酵時間的延長,可分為參數值上升和下降兩個階段。第一階段2個參數的數值呈階梯式上升,即每上升到一個數值都會維持一定時間,曲線呈現為逐步上升的參數值平臺。而且隨著參數值的上升,參數值上升的速度減慢,不斷上升的平臺維持的時間逐漸加長,剛開始時平臺維持的時間僅為幾十秒,當達到參數的最大值時,維持不變的時間最長達幾十分鐘,形成最高也是最長的平臺。之后就進入第二階段,參數值逐漸階梯式下降。
對于達到不同參數值的成品紅茶由專家進行人工感官審評、比對,可知某一紅茶品種的發酵葉的F1或F2參數值平臺維持時間達到T1或T2時,發酵效果最好,即當此紅茶品種發酵葉的F1或F2參數值平臺維持時間達到T1或T2時即為該紅茶品種的發酵適度點。
因此F1或F2可稱為第一發酵指數和第二發酵指數。
例如工夫紅茶,當F1參數值上升過程中,達到某個平臺,此數值維持20分鐘不變時,即為其發酵適度點;或F2參數值上升到最高平臺后開始下降,下降時間累計達到5分鐘為其發酵適度點。用F1和F2判斷發酵適度點的結果一致。
再如紅碎茶,其F1或F2參數值在上升階段中,其中一個參數值在某個平臺維持5分鐘不變,即達到發酵適度點。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桂林市崇高電子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未經桂林市崇高電子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562224.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