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于車輛的前減震器的強度增強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1210558861.2 | 申請日: | 2012-12-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722993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4-16 |
| 發明(設計)人: | 金鐘秀;金度亨;鄭在祐;吳柱泰 | 申請(專利權)人: | 現代自動車株式會社;起亞自動車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B60G13/00 | 分類號: | B60G1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314 | 代理人: | 程偉;張小文 |
| 地址: | 韓國*** | 國省代碼: | 韓國;KR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車輛 減震器 強度 增強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公開涉及一種用于車輛的前減震器的強度增強裝置,更特別地涉及一種用于車輛的前減震器的強度增強裝置,其整體地連接至前減震器的頂端部,以提供對于傳遞至前減震器的載荷足夠的支承力。
背景技術
通常,在形成發動機艙與前擋風玻璃之間的邊界的部分中設置前圍上蓋板(cowl?top?panel)和前圍下內板(cowl?inner?lower?panel),所述邊界也是發動機艙與駕駛者座位之間的邊界。前圍下內板具有室結構,所述室結構具有凹槽橫截面,使得其用作用于安裝雨刷組件的空間,也用作用于排雨水并安裝空調系統的空氣入口的空間。
如圖6所示,當接觸擋風玻璃的底端的前圍上蓋板10設置于頂部部分上時,前圍下內板12設置于前圍上蓋板10之下,減震器支承板14設置于前圍下內板12的兩個側端部的正前部,前減震器16的頂端與所述減震器支承板14接合。
在車輛行駛中,前減震器受到上下施加的載荷、在轉向中向右和向左施加的載荷,以及在起動和停止中向前和向后施加的載荷的影響,這種載荷傳遞至與所述減震器連接的車身,并因此敏感地影響行駛中乘客感受的舒適度、行駛中的居中感(on-center?feel),和操作性能。
因此,可根據減震器支承板與其周邊車身面板之間的連接結構確定舒適度和操作性能,前減震器的頂端與所述減震器支承板接合。
為此,常規而言,如圖6所示,左右減震器支承板14經由前圍下內板12和增強前圍下內板18(簡稱“增強板”)整體地連接。
即,左右減震器支承板14的后端部與前圍下內板12的兩個側端部的前端凸緣12a焊接,左右減震器支承板14的內端部與增強板18的兩個側端部的凸緣18a焊接,使得左右減震器支承板14經由前圍下內板12和增強板18整體地連接。
更特別地,增強板18緊密接觸前圍下內板12的表面,增強板18的兩個側端被加工為凸緣18a,使得增強板18的凸緣18a以緊密接觸的方式簡單地焊接至減震器支承板14的頂端邊緣部分,因此左右減震器支承板14通過增強板18整體地連接。
這樣,由于左右減震器支承板14通過增強板18整體地連接和支承,減震器支承板14可得以牢固保持,而不會被在減震器的各個方向上施加的載荷所變形。
然而,由于前圍下內板和增強板僅通過與前減震器接合的減震器支承板的凸緣連接,這種結構對扭力載荷是無效的。另外,在減震器支承板的前部中無分開的連接構件,使得所述結構不利于彎曲現象,所述彎曲現象由于在行駛過程中所產生的向前和向后載荷以及左右載荷而發生。
換言之,由于僅有前圍下內板的凸緣和增強板的凸緣通過焊接而聯接至減震器支承板(所述減震器支承板以緊密接觸的方式與所述前減震器的頂端接合),因此無法為在行駛過程中來自兩個車輪的上下載荷、在轉向中的左右載荷、在起動和停止中的向前和向后載荷等提供充足的支撐力。
這樣,由于所述減震器支承板直接受到施加至減震器的各種載荷的影響,因此其中左右減震器支承板僅通過前圍下內板的凸緣和增強板的凸緣彼此連接的結構具有較弱的強度,使得傳遞至減震器支承板的載荷無法容易地被分布。作為結果,減震器支承板變形,駕駛者的舒適度和中心感較差,從而降低了操作穩定性。
公開于該背景技術部分的信息僅僅旨在加深對本發明的一般背景技術的理解,而不應當被視為承認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該信息構成已為本領域技術人員所公知的現有技術。
發明內容
因此,已進行本發明來解決前述問題,并為車輛的前減震器提供強度增強裝置,其中設置一起形成方框狀橫截面結構的前圍下內板和增強板,使得兩個側端部整體地連接至減震器支承板,且支承板在所述前圍下內板的兩個側端的前端部中整體地形成,使得所述支承板以覆蓋所述減震器支承板的前部的方式整體地連接至所述減震器支承板的前部,由此容易地分布從與所述前減震器接合的減震器支承板在各個方向上傳遞的載荷,并為所述減震器支承板提供足夠的支承力。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用于車輛的前減震器的強度增強裝置,其中增強板在前圍下內板上成層以一起形成方框狀橫截面結構,且形成所述前圍下內板和所述增強板的方框狀橫截面結構的兩個側端部整體地連接至減震器支承板的內側。
所述增強板可設置為具有形橫截面,所述前圍下內板的前端部可設置為具有形橫截面,從而當所述增強板和所述前圍下內板在彼此之上成層時,所述增強板和所述前圍下內板形成方框狀橫截面結構。
支承板在所述前圍下內板的兩個側端的前部中整體地形成,所述支承板沿著所述減震器支承板的前端部的圓周表面以緊密接觸的方式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現代自動車株式會社;起亞自動車株式會社,未經現代自動車株式會社;起亞自動車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558861.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埋設土壓力盒的固定裝置
- 下一篇:一種太陽能輔助充電型大氣采樣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