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輔助治療胃病疾患的藥膳食品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558730.4 | 申請日: | 2012-12-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006825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4-03 | 
| 發明(設計)人: | 林樹芳 | 申請(專利權)人: | 林樹芳 | 
| 主分類號: | A61K36/725 | 分類號: | A61K36/725;A61P1/04;A61P1/00;A23L1/29;A61K35/74;A61K35/37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024076 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元*** | 國省代碼: | 內蒙古;1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輔助 治療 胃病 疾患 藥膳 食品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一種利用有益菌群與“行氣止痛、調中健脾、補氣生肌、消食和胃”的藥食兩用中草藥提取物組合,也是一種以食療方式輔助治療胃炎、胃潰瘍、胃下垂以及經常胃酸、胃痛、胃出血、胃不適等癥狀的藥膳食品。
技術背景
西藥副作用大,治療不明顯,現有技術中的中藥效果不如意。
發明內容
本藥膳主要原料為:神曲提取物、木香提取物、黨參提取物、桂枝提取物、丹參提取物、雞內金提取物、大棗提取物和雙歧桿菌、EM菌、乳酸菌為組合。形狀為不規則顆粒狀,可放入溫度為35-40℃的各種湯、粥中食用,也可用溫開水稀釋飲服。
1、神曲
本品入脾、胃經。主要功能為消食和胃。用于食積不化所致的脘腹脹滿,食欲不振,腸鳴腹瀉,痰食互結而生瘕塊。利用神曲對消食化滯有較好的效果。
2、木香
本品入脾、胃、大腸、膽、三焦經。主要功效為行氣止痛,調中健脾。用于氣滯所致的食欲不振、食積不化、脘腹脹滿、腸鳴泄瀉以及下痢腹痛,里急后重等癥。加入木香對因氣滯所致的諸多癥狀有明顯的消食化積作用。
3、黨參
本品入脾、肺經。功效為補中益氣,生津養血。用于中氣及胃氣不足所致的食少便溏,四肢倦怠,熱病傷津等。采用黨參可補胃中之氣和生津養血功效較為明顯。
4、黃芪
本品入脾、肺經。功效為補氣升陽、益氣固表、托毒生肌,利水退腫之效。對因胃粘膜潰瘍受損,有益氣固表并能托毒生肌的治療效果。
5、丹參
本品入心、肝經。其功效為活血祛淤,涼血消癰,養血安神。用于熱毒熾盛所致瘡癰腫痛,局部腫脹肌發熱者。利用丹參能夠祛淤而生新,補血而又活血。
6、桂枝
本品入心、肺、膀胱經。功效為發汗解肌、溫經通陽。用于心脾陽虛水濕內停而所致的痰飲證及胸痹證,能夠促進消化液的分泌及增加胃腸的蠕動,有助胃腸積氣的排出,并有抗病毒,抗真菌和擴張血管的作用。
7、雞內金
本品入脾、胃、小腸、膀胱經、功效為消食積,化結石。用于飲食停滯不消而致脘腹脹滿,食欲不振,甚則嘔吐、泄瀉、以及小兒疳積。能使胃的運動機能增強,使胃排空加速。
8、大棗
本品入脾、胃經。主要功效為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緩和各藥性的作用。用于中氣不足,脾胃虛弱所致的體倦乏力,食欲不振等。
9、雙歧桿菌
本品屬胃腸道中的一種有益菌,每毫克的菌株量在10億株以上,活力強。雙歧桿菌能在胃腸粘膜上形成以雙歧桿菌種群為主的生物屏障,能夠阻止各種致病菌的定植與入侵,可通過產生過氧化氫與雙歧桿菌素直接抑制或殺滅痢疾桿菌、傷寒桿菌、銅綠假單孢菌、變形桿菌、致病性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真菌病毒等病源菌。還具有強化營養、促進免疫、抗腫瘤、抗細胞氧化、降脂、潤腸通便、保護肝臟等作用。
10、EM菌
本品屬胃腸道中的一種有益菌,與雙歧桿菌能夠同樣起到改善胃腸道中的微生物環境,能夠幫助消化系統對各種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能防治消化道中的各種疾病,呼吸道疾病,輔助治療腫瘤,能夠降低血壓,降血糖和血脂的作用。能夠激活體內上萬種酶的活性,具有提高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保護胃腸粘膜,可替代抗生素樣的作用。
11、乳酸菌
本品是胃腸道中的一種有益菌,能夠改善營養成分并提高利用率,保護胃腸粘膜不受有害菌的氧化,能在胃腸道中發酵乳糖,經過復雜的生物轉化過程,把乳糖分解成葡萄糖和半乳糖,最后變成乳酸。我們成人胃腸道中乳酸酶極低,難與吸收分解奶中的乳糖,經乳酸菌發酵后產生的半乳糖、葡萄糖不但吸收利用率高,還是大腦神經發育所需,所產生的乳酸能促進胃腸道容易清空,減少胃酸過多分泌,以提高磷、鈣、鐵的利用率。本品還能夠產生香氣而產生過氧化氫(H2O2)對氧自由基有較好的清除作用。還能夠產生多種類抗生素樣的抗菌素,對沙門氏菌、志賀氏菌、葡萄糖球菌、需氧芽孢桿菌、梭形菌、假單孢菌、有較好的拮抗作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林樹芳,未經林樹芳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558730.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