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于有液氦消耗低溫容器的升級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558551.0 | 申請日: | 2012-12-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997036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3-27 | 
| 發明(設計)人: | 王贊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奧泰醫療系統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7C1/12 | 分類號: | F17C1/12 |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橋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許澤偉 |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都***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有液氦 消耗 低溫 容器 升級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低溫容器的升級結構,尤其是一種用于有液氦消耗低溫容器的升級結構。
背景技術
自核磁共振系統興起以來,超導核磁共振系統由于其獨特的超強功能已被廣泛使用,超導核磁共振系統中的使用液氦冷卻的低溫超導磁體的低溫容器系統也已從開始的有液氦蒸發消耗,指標要求100cc/小時的10K系統向已廣泛使用了4K制冷技術的液氦蒸發-再冷凝的零液氦消耗冷卻系統過渡。
目前仍在用的10K有液氦消耗的核磁共振系統在全球大約有萬臺之多,這些系統仍在醫療臨床應用等領域發揮著巨大的作用。但這些液氦消耗系統的液氦消耗的維護每年需800多升。液氦是稀有的資源需從國外進口,主要是從美國進口,供應不足且價格昂貴。因此用零液氦消耗的系統替代有液氦蒸發消耗的系統是大勢所趨。雖然4K系統在日后的維護中花費較低,但是若將10K系統直接更換成4K系統會花費巨大的資金,造成用戶停機,損失巨大。而且原有的10K系統尚可繼續使用,直接淘汰必然造成較大的浪費。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將有液氦消耗低溫容器改造為零液氦消耗低溫容器的用于有液氦消耗低溫容器的升級結構。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用于有液氦消耗低溫容器的升級結構,包括液氦容器,液氦容器上設置有服務臺和注入孔,所述液氦容器內設置有加熱器和頸管,還包括4K冷頭、冷頭容器以及冷頭延長器,所述冷頭容器設置在所述液氦容器上,所述4K冷頭設置在所述冷頭容器內,所述冷頭延長器連接在所述4K冷頭上并通過注入孔伸入至所述液氦容器內。
進一步的是,所述注入孔位于所述服務臺上,所述冷頭延長器穿過注入孔經頸管伸入至所述液氦容器內,所述冷頭延長器外套設有一層與之無接觸的真空絕熱環套。
進一步的是,所述冷頭延長器是由OFHC無氧銅、純鋁和銀中的一種或多種合金制成。
進一步的是,還包括控制器和低溫狀態傳感器,所述低溫狀態傳感器設置在所述液氦容器內部的頂部,所述4K冷頭和低溫狀態傳感器分別與控制器相連接,所述控制器通過低溫狀態傳感器的數據控制所述4K冷頭和/或加熱器。
進一步的是,所述4K冷頭由一級冷頭和二級冷頭組成,所述冷頭延長器連接在所述二級冷頭上。
進一步的是,所述冷頭容器包括一級容器、二級容器、40K屏以及300K支架,所述一級冷頭設置在所述一級容器內,所述二級冷頭和位于液氦容器外的冷頭延長器部分均設置在二級容器內;所述40K屏呈筒狀,所述40K屏套設在所述二級容器外,所述40K屏與所述二級容器之間為真空層;所述300K支架呈筒狀,所述300K支架套設在所述40K屏外,所述300K支架與所述40K屏之間為真空層,所述300K支架安裝在所述注入孔上。
進一步的是,所述40K屏的外壁設置有絕熱層。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了冷頭延長器的,這使得4K冷頭能夠作用于液氦容器內,4K二級冷頭的安裝可以有二種選擇,A:如果插入孔足夠大,二級冷頭可以直接安裝在液氦容器頸管內,可不用或用短的冷頭延長器;B:4K二級冷頭可以無須直接安裝在液氦容器內,冷頭延長器的直徑較小,可以利用液氦容器本身具有的注入孔作為插入口,因此這樣的升級改造無需破壞液氦容器,這樣的升級結構對原有的液氦容器沒有破壞,其結構簡單,總體改造成本較低。在升級結構中還可以加入控制器和低溫狀態傳感器,這樣就可以根據液氦容器內的低溫狀況情況自動啟動4K冷頭來液化氦氣。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零部件、部位及編號:液氦容器1、服務臺2、注入孔3、4K冷頭4、冷頭容器5、冷頭延長器6、一級冷頭7、二級冷頭8、一級容器9、二級容器10、40K屏11、300K支架12、傳感器安裝位13。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奧泰醫療系統有限責任公司,未經奧泰醫療系統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55855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成形裝置及成形方法
- 下一篇:一種3D素材文件的校色方法和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