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制暖自控排水蒸發(fā)風冷復合冷凝器無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210556662.8 | 申請日: | 2012-12-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980289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3-20 |
| 發(fā)明(設計)人: | 駱金山 | 申請(專利權)人: | 駱金山 |
| 主分類號: | F24F13/30 | 分類號: | F24F13/30;F24F13/2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10003 浙江省杭州***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自控 排水 蒸發(fā) 風冷 復合 冷凝器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空氣調節(jié)裝置,特別涉及一種帶有補水結構蒸發(fā)風冷復合冷凝器。
技術背景
采用向空調器風冷冷凝器的散熱翅片上濺水,水蒸發(fā)吸熱與風冷散熱復合技術降低制冷劑冷凝溫度達到節(jié)能目的是空調器節(jié)能技術研發(fā)的重要方向。中國專利局授權專利號:201120060620.6和專利申請?zhí)枺?01110056621.8的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帶有補水結構蒸發(fā)風冷復合冷凝器。該裝置在冷凝器室內有帶散熱翅片制冷劑盤管組和散熱風機,風機在向制冷劑盤管組吹風散熱的同時,旋轉的風葉將冷凝器室頂蓋滴水管中滴下的水及冷凝器室下面蓄水腔積聚的水擊濺成小水珠沾附于散熱翅片和制冷劑盤管上蒸發(fā)吸熱。蒸發(fā)吸熱的水源來自空調蒸發(fā)器產生的冷凝水和補水罐貯存的水。
該裝置有效地降低了制冷劑冷凝溫度,提高了空調器制冷能效比。但是,該裝置存在一個較嚴重的缺點:天冷時空調器功能轉換成室內制暖時,室外的制冷劑盤管組所設置的散熱翅片所產生的冷凝水匯聚在冷凝器室下部的蓄水腔內,被風葉擊濺成小水珠吹在散熱翅片上會加重結霜現象,增大了能耗。并還會因風葉被冰凍而燒毀風扇電機。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針對上述裝置中制暖時冷凝器室下部蓄水腔積聚冷凝水造成能耗增大并易燒毀風扇電機的弊端提供一種制暖自控排水蒸發(fā)風冷復合冷凝器。
本發(fā)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制暖自控排水蒸發(fā)風冷復合冷凝器,包括由頂蓋、圍壁,和聚水盆構成的冷凝器室。頂蓋上設有滴水杯,冷凝器室前端進風口設有風機,風機出風側設有帶散熱翅片制冷劑盤管組。
聚水盆盆壁上設有進氣管,風葉下端點低于聚水盆的敞口,聚水盆底板后端高于前端,聚水盆最低處設有電控排水閥。電控排水閥的電磁線圈兩端并聯于制冷劑管道上四通換向閥的電磁線圈兩端。
空調器制冷時風機運轉,向帶散熱翅片制冷劑管組吹風的同時,旋轉的風葉將頂蓋上滴水杯內滴下的水及冷凝器室下部聚水盆水面的水擊濺成小水珠吹在散熱翅片及制冷劑盤管組上蒸發(fā)吸熱,比單一風冷冷凝器更有效地降低制冷劑冷凝溫度達到節(jié)能目的。
滴水杯的水源來自空調器的蒸發(fā)器排放的冷凝水及高于頂蓋的補水罐內貯存之水。密閉的補水罐下部聯通一補水管向滴水杯內補水。補水罐上部罐壁有一進氣咀聯通聚水盆盆壁上的進氣管。當聚水盆內水位升高淹沒進氣管下端口時,補水罐內腔與大氣隔斷,補水罐就停止向聚水盆補水,自動控制了聚水盆水位。
空調器制暖時,制冷劑管道上的四通換向閥電磁線圈通電,轉換了制冷劑的循環(huán)途徑,使帶散熱翅片制冷劑管組的功能由散熱轉換成吸收空氣的熱量,因而產生的冷凝水向下落在聚水盆內。此時,并聯于四通換向閥電磁線圈兩端的電控排水閥電磁線圈亦通電動作,打開了電控排水閥,讓帶散熱翅片制冷劑管組產生的冷凝水得以排放。消除了原先“帶補水結構蒸發(fā)風冷復合冷凝器”制暖時聚水盆積水而引起增大能耗,甚至因冰凍風葉而燒毀風扇電機的弊端。
作為優(yōu)選所述帶翅片制冷劑管組呈“一”型。
作為優(yōu)選所述帶翅片制冷劑管組呈“L”型。
作為優(yōu)選所述帶翅片制冷劑管組呈“U”型。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實際運行示意圖。
圖3是本發(fā)明中電控排水閥電控制原理圖。
圖中:1、頂蓋,2、圍壁,3、聚水盆,4、滴水杯,5、風扇電機,6、風葉,7、電控排水閥,8、散熱翅片,9、制冷劑管組,10、進氣管,11、補水罐,12、加水蓋,13、排污閥,14、出水閥,15、進氣咀,16、通氣管,17、補水管,18、冷凝水排放管,19、電控排水閥電磁線圈,20、四通換向閥電磁線圈。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并結合圖1、圖2、圖3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1:一種制暖自控排水蒸發(fā)風冷復合冷凝器,包括頂蓋(1)、圍壁(2)和聚水盆(3)構成的冷凝器室,頂蓋(1)上設有滴水杯(4)。冷凝器室前端進風口設有風機(5),風機(5)出風側設有帶散熱翅片(8)的制冷劑盤管組(9)。聚水盆(3)盆壁上設有進氣管(10),風葉(6)的下端點低于聚水盆(3)的敞口。聚水盆(3)的底板后端高于前端,聚水盆(3)的最低處設有電控排水閥(7),電控排水閥(7)的電磁線圈(19)兩端并聯于制冷劑管道上四通換向閥的電磁線圈(20)兩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駱金山,未經駱金山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556662.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