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沿海地區鹽堿地葡萄園高效栽培方式在審
| 申請號: | 201210556540.9 | 申請日: | 2012-12-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875502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6-25 |
| 發明(設計)人: | 申玉香;李洪山 | 申請(專利權)人: | 鹽城工學院 |
| 主分類號: | A01G17/02 | 分類號: | A01G17/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24051***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沿海地區 鹽堿地 葡萄園 高效 栽培 方式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沿海地區鹽堿地葡萄園高效栽培方式,該項內容可以適用于沿海地區鹽堿地高效農業園區建設,屬于高效農業生產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沿海地區是指有海岸線的地區,該地區土壤資源豐富,灘涂面積持續增加;沿海灘涂鹽土是我國鹽堿地的重要組成部分,積極開發沿海灘涂資源,對于提高灘涂開發效益,優化沿海地區的產業結構和生態環境,協調資源、環境、經濟的相互關系,確保沿海經濟可持續發展,都是十分必要的。
葡萄是我國果樹中的主栽品種之一,在農業經濟中的具有重要地位,中國的葡萄栽培已有數千年歷史;但葡萄屬于對鹽堿敏感的非鹽生植物,過量的鹽堿不僅影響葡萄的生長、產量和品質,還會引起葉斑、落葉、枯枝甚至死樹,但因自身的遺傳和栽培條件不同,不同品種間耐鹽堿性存在明顯的差異。葡萄對土壤的適應性較強,除了沼澤地和重鹽堿地不適宜生長外,其余各類型土壤都能栽培。開展鹽堿地葡萄園建設與高效栽培方式的研究與應用,可以促進沿海地區鹽堿地高效農業園區建設。
發明內容
為開發沿海灘涂資源,提高灘涂鹽堿地開發效益,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沿海地區鹽堿地葡萄園高效栽培方式。
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沿海地區鹽堿地葡萄園高效栽培方式,包括以下步驟:
(1)園址選擇在地勢平整、交通便利、排灌及時的地區,葡萄定植前開溝改土、定植時選擇耐鹽葡萄品種以及相應種植密度,定植后起壟降鹽降漬,腰溝圍溝規格達標,葡萄管理期注重控高促壯、架膜保溫促早發早熟;10月下旬開始在葡萄行間翻土、施肥,進入葡萄下一年高產栽培管理周期。
(2)葡萄定植前一年秋天必須開挖定植溝,溝寬度80-100cm,溝深度80cm,在溝底鋪放秸稈(玉米秸、麥秸、雜草等)(1000kg/667m2),上覆混合有尿素(10-15kg/667m2)、硫酸胺(20-30kg/667m2)、過磷酸鈣(40-50kg/667m2)的土雜肥(4000kg/667m2),肥與秸稈的填充厚度在60cm左右;園區內每50m開挖一條腰溝,寬50-60cm,深50-60cm;每4-6個定植行開挖一條縱溝,寬50-60cm,深40-50cm;園區圍溝寬度80-100m、深度60-80cm。
(3)品種選擇要求是早熟、極早熟品種,要求生長勢中等或者偏弱,要求對低溫不敏感,要求耐一定的含鹽量(土壤含鹽量0.3%以下);可選擇種植品種有夏黑、藤稔,紅富士等。
(4)葡萄定植采用南北方向等行方式,行距120-150cm,株距80-100cm,沿定植行起壟,壟高20-25cm,壟寬30-40cm。葡萄采用籬架式支架,沿定植行搭建立架,立柱間距2-2.5m,在距地面高1.3-1.5m處牽拉第一層線架,在1.0-1.2處牽拉第二層線架。葡萄整形修剪方式采用二叉法,主干高度控制在80-100cm,二叉枝干沿第二層線架方向(南北方向)延伸,利用綁蔓、除萌、定梢、摘心等方法保持樹勢均衡,株與株之間的枝蔓不重疊。采用架膜保溫促早發早熟,每4-6個縱行在一個弓棚膜下,可以搭成連架棚,高度以通風順暢和適宜農事操作為標準。
(5)成年葡萄園產量控制在1000kg/667m2,根據目標產量確定枝留花序數量,生長期追肥3-4次,前期以有機肥為主,后期以復合肥為主。
(6)葡萄采摘完畢后,在葡萄行壟之間翻土、測土配方施肥、清潔田園,及時進入下一個葡萄生長期管理周期。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的實施例體現了本專利保護范圍,但本專利保護范圍不局限以下實施例。
實例:在江蘇省大豐市鹽土大地農業園區進行,2009年框圍150畝左右,南北長1000m左右,東西寬100m,2009年秋天開挖定植溝,溝寬度90cm,溝深度80cm,在溝底鋪放秸稈(玉米秸、麥秸等)(1000kg/667m2),上覆混合有尿素(15kg/667m2)、硫酸胺(25kg/667m2)、過磷酸鈣(50kg/667m2)的土雜肥(4000kg/667m2),肥與秸稈的填充厚度在60cm左右;園區內每50m開挖一條腰溝,寬50-60cm,深50-60cm;每6個定植行開挖一條縱溝,寬60cm,深50cm;園區圍溝寬度90m、深度60cm。2010年4月,采用南北方向等行方式,行距150cm,株距90cm,沿定植行起壟,壟高25cm,壟寬35cm。品種選擇夏黑、藤稔,紅富士,分區域種植,2010年5月開始沿定植行搭建籬架式支架,立柱間距2.5m,在距地面高1.5m處牽拉第一層線架,在1.0m處牽拉第二層線架。葡萄整形修剪方式采用二叉法,主干高度控制在80-100cm,二叉枝干沿第二層線架方向(南北方向)延伸,利用綁蔓、除萌、定梢、摘心等方法保持樹勢均衡。株與株之間的枝蔓不重疊。2011年沿定植行架棚膜,每4個縱行在一個弓棚膜下,棚頂高度在2m左右。經過2010-2011年兩年的育壯栽培,葡萄在2011年零星掛果,2012年葡萄全面掛果,掛果上市期在7-8月,畝產735kg。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鹽城工學院,未經鹽城工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556540.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