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廢導熱油加氫用催化劑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555514.4 | 申請日: | 2012-12-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989468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3-27 |
| 發明(設計)人: | 羅繼剛;于艷;張笑劍;羅繼忠 | 申請(專利權)人: | 撫順新瑞催化劑有限公司;羅繼剛 |
| 主分類號: | B01J23/883 | 分類號: | B01J23/883;C10G45/08 |
| 代理公司: | 撫順宏達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21102 | 代理人: | 許翔 |
| 地址: | 113123 遼寧省***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導熱油 加氫 催化劑 及其 制備 方法 應用 | ||
一、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催化劑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廢導熱油加氫用催化劑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
二、背景技術
導熱油又稱傳熱油,還稱為熱載體油(GB/T4016-83),英文名稱為Heat?transfer?oil,所以也稱熱導油,熱煤油等。由于導熱油是一種優良的傳熱介質,既可加熱又可散熱,既可作為加熱介質又可作為冷卻介質,同時,又因其具有傳熱均勻、操作簡便、安全環保、節約能源,在較低的壓力下能獲得較高的溫度,對設備的要求比蒸汽鍋爐低,且不受地域環境的限制等優勢,而成為現代工業生產中被廣泛采用的、理想的熱介質。導熱油經過加熱后,發生熱裂解和熱聚合反應,與空氣中的氧接觸發生氧化反應,生成的高分子和低分子物質增多,從而改變了油的本來特性,這種反應即為老化。導熱油的熱氧化反應,是氧原子與導熱油中的碳氫化合物中的碳原子相連,這一反應過程將烴類物質轉化為有機酸,促使導熱油老化,其表現為生成有機酸并生成聚合物,而聚合物達到一定程度后,就會成為淤渣沉淀出來。產生的氧化物溶于油中,使導熱油的粘度升高。灰塵、水、鐵銹及其他雜質也會促進導熱油的氧化。所以,新鮮的導熱油在使用一段時間后,變質達到一定程度時,必須更換。一般來說,使用溫度是導熱油使用壽命的決定因素,導熱油在60℃以下老化較為緩慢,在60℃以上溫度每升高10℃,其老化速度約增加一倍,使用壽命也就減少一半。同時,銅與有色金屬材料對導熱油的老化有催化作用,老化的主要因素是熱裂解和氧化。導熱油變廢的指標為:粘度超過正常值15%以上,閃點變化超過20%以上,殘碳超過1.5%以上,酸值超過指標0.5mgKOH/g以上。現有技術中采用最多的是硫酸-白土精制回收工藝。先用硫酸對廢導熱油進行精制,排出酸渣后,堿中和,再用白土進行精制;另外一種再生方法是采取減壓蒸餾,去除高沸物和低沸物,然后精制、脫色取得新鮮產品。其以上兩種再生方法中還要求特別注意做好預處理,脫除油中含量較高的水分、碳化離子和其他雜質,同時,還要搞好凈化、破乳,將油中的油質充分凈化,將油水混合物進行分離,其次,還得搞好霧化、脫水,徹底將油水混合物分離并脫凈油中的水分等。過程及其繁瑣,再生后的導熱油質量還相當差。CN1200396提出一種廢導熱油的再生方法,其特征在于以2—8倍于廢導熱油重量的石油醚或C1—C4低級醇為萃取劑進行萃取,再使用通常的硫酸-白土再生法進行精制。CN1202476提出一種導熱油氫化三聯苯的再生方法,先根據酸值用酸、堿化學處理調整PH值至中性,再加入活性炭吸附壓濾除去粘稠物和焦炭后分餾成330—420℃的餾分,可供系統再利用。以上兩篇專利均可以將廢導熱油回收再利用,但缺點是:回收過程中產生了嚴重污染環境的酸渣、廢白土和廢水;并且該工藝方法能提供的產品質量很差,一般達不到現行導熱油的標準,加之油品收率不足70%。而且,兩種導熱油處理技術只是脫除了廢導熱油中的部分雜質,很多雜質如含硫、含氧、含氮等的化合物并未除去,未從根本上改變油品的氣味、顏色、腐蝕性等狀況,另外,廢導熱油中的不飽和化合物也會使油品的氧化安定性很差,因而再生的導熱油產品由于質量不高限制了應用范圍。隨著導熱油質量規格和標準的不斷提高,導熱油中添加劑的種類和用量也在不斷加大,增加了回收再生廢導熱油工藝的難度。同時隨著人們對環保的重視,廢導熱油再生技術中產生二次污染的技術也將逐漸被淘汰。這些都要求能有更為先進的廢導熱油回收再利用技術出現。通過加氫工藝再生廢導熱油是行之有效的辦法,但由于缺少可用于廢導熱油加氫的催化劑,阻礙了這一技術的發展。
三、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廢導熱油加氫用催化劑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以使廢導熱油加氫再生成為可能。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該催化劑由氧化鋁載體及活性組分組成,活性組分為MoO3、NiO以及助劑P,其中MoO3占催化劑總質量的17.5-22%,NiO占催化劑總質量的6-8%,P2O5?以P計占催化劑總質量的2-4.5%,余量為氧化鋁載體。?
該催化劑的形狀為三葉草型,孔容積為0.5-0.6?ml/g?,比表面積為220-350m2/g,側壓強度為130-200N.cm-1,顆粒中的孔的平均孔徑為8-14nm。
本發明催化劑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①制備氧化鋁載體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撫順新瑞催化劑有限公司;羅繼剛,未經撫順新瑞催化劑有限公司;羅繼剛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555514.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