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有色金屬礦山廢棄地植被恢復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555272.9 | 申請日: | 2012-12-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972197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3-20 |
| 發明(設計)人: | 辜再元;祁有祥;王京燕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北林綠源生態技術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A01G1/00 | 分類號: | A01G1/00;A01B77/00;A01B79/00;E02B11/00;E02D29/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朋飛;張慶敏 |
| 地址: | 100190 北京市海淀區***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有色金屬 礦山 廢棄 植被 恢復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生態修復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有色金屬礦山廢棄地植被恢復的處理方法。
背景技術
有色金屬是國民經濟、人民日常生活及國防工業、科學技術發展必不可少的基礎材料和重要的戰略物資。中國有色金屬資源的一個特點是復合礦多,而且有的品位較低,在有色金屬礦石開采、冶煉、加工等過程中,產生大量的廢石、尾礦、礦渣等固體廢棄物。我國目前有色金屬工業固體廢物年產生量預計2-3億t,有色金屬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仍然偏低,大量固體廢物堆積處置。大量的土地被占用和損毀,地貌景觀遭到了破壞,對周邊生態環境形成潛在污染,有色金屬礦區形成大量的廢棄地。
有色金屬礦山排土場、廢石堆場、尾礦庫等固廢堆積場等廢棄地綜合治理,突出的難題是防止毒害物質遷移和恢復堆體植被。有色金屬礦山廢棄地降水淋溶滲濾液多成強酸性或強堿性,植被恢復難度大。毒害物質易隨降水淋溶而遷移,污染周邊土壤和水體。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本領域存在的問題,提出有色金屬礦山廢棄地植被恢復方法,將廢棄地近自然地形整理、涉危金屬淺層穩定化處理、淺層酸堿中和改良、表層防滲隔離、廢棄地植被恢復等技術結合,通過阻隔降水淋溶、穩定淺層涉危金屬和改良表層酸堿度,促進表層植被恢復,降低環境污染風險。
為實現上述目的,具體技術方案為:
1、一種有色金屬礦山廢棄地植被恢復的方法,包括步驟:
1)地形整理:將有色金屬礦山廢棄地進行地形整理,形成梯級坡面,平地進行高挖低填平整。
2)重金屬穩定處理:在廢棄地表面20-30cm深度內均勻施用重金屬穩定劑;
3)淺層酸堿改良和柔性防滲隔離:將酸堿改良劑、植生基質和樹脂的混合物噴施于廢棄地表面;
4)設置截排水溝:在坡面外緣挖截水溝,在坡面的平臺上和坡面下的平地上開挖排水溝,在截水溝和排水溝表面噴涂聚氨酯樹脂漿;
5)鋪設植被墊:坡面鋪設充填式植被墊并用錨桿固定。
其中,所述步驟1)中的梯級坡面坡長5-8m,梯級平臺寬1-3m;對于平坦的廢棄地進行高挖低填平整處理。
礦山廢棄地主要為堆積廢石、尾礦、冶煉渣等廢棄物形成的廢石場、尾礦庫、尾渣庫等。如果廢棄物堆積處理,閉庫后會形成山坡,通過地形整理,將坡面整理成梯形,頂部為平臺;如果廢棄物回填儲存,閉庫后多形成有坑洼的平地,通過地形整理,使地面平整。廢棄物堆積后自然形成的角度為自然安息角。
其中,所述步驟1)中還包括在坡面的坡腳設置生態袋擋墻,生態袋擋墻高0.6-1.2m。
其中,所述步驟2)中重金屬穩定劑為鐵、鐵鹽、亞鐵鹽、碳酸鹽、磷酸鹽、粘土、氫氧化物、硫化物、鉬酸鹽中的一種或多種。鐵單質及其無機鹽是應用最為廣泛的砷穩定劑。As與Fe形成了無定形的砷酸鐵(FeAsO4H2O),和/或不可溶的次生氧化物礦物,如臭蔥石(FeAsO42H2O)。碳酸鹽、磷酸鹽或粘土可以通過化學吸附、沉淀等形式降低Cu在土壤中的移動性。鋅能夠與氫氧化物、碳酸鹽、磷酸鹽、硫化物、鉬酸鹽和其它幾種陰離子形成沉淀,也可以與有機配體形成絡合物,從而使其移動性減弱。
其中,所述步驟2)中重金屬穩定劑用量為廢棄地處理層體積的15-20%。廢棄地表層均勻覆蓋重金屬穩定劑,采用翻耙使穩定劑與淺層廢棄物混合均勻,坡面上采用人工翻耙方式,平地上采用機械翻耙方式,養護5-7天。
其中,所述步驟3)中酸堿改良劑、植生基質和樹脂的混合物包括:5-10%酸堿改良劑、10-15%的浮石、5-10%水性聚氨酯樹脂、20-30%植生基質、5-40%的土壤、20-30%的水。所述酸堿改良劑為堿性改良劑或酸性改良劑,所述酸性改良劑為生物有機肥、過磷酸鈣、醋渣中的一種或多種,所述堿性改良劑為石灰和/或燒堿。
所述步驟4)中,在坡面外邊緣設置截水溝,平臺上設置排水溝,截水溝溝寬40-100cm,溝深20-50cm的弧形溝;排水溝寬30-60cm,溝深20-30cm的弧形溝。排水溝與截水溝相連。平地設置排水溝,排水溝為寬80-120cm、溝深40-60cm的弧形溝。人工或機械開溝后,將聚氨酯樹脂漿噴涂在溝壁上,噴涂厚度5-8cm。
其中,所述步驟4)中的聚氨酯樹脂漿為按照質量比將20-30%的土壤、10-15%水性聚氨酯樹脂和30-40%的細砂、15-40%的水混合,配制成聚氨酯樹脂漿。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北林綠源生態技術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未經北京北林綠源生態技術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555272.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連續生產細菌纖維素的方法
- 下一篇:一種控制工業冷卻水循環系統pH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