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治療濕熱內(nèi)蘊便秘的中草藥無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210554433.2 | 申請日: | 2012-12-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784785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5-14 |
| 發(fā)明(設計)人: | 不公告發(fā)明人 | 申請(專利權)人: | 唐繼元 |
| 主分類號: | A61K36/899 | 分類號: | A61K36/899;A61P1/1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08415 重慶***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治療 濕熱 內(nèi)蘊 便秘 中草藥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來源于植物的混制品,更具體涉及一種治療濕熱內(nèi)蘊便秘的中草藥組合物。?
背景技術
便秘癥在臨床中一般分胃腸、肺、腎三種類型。這里的濕熱內(nèi)蘊便秘是因痰阻風邪、濕熱郁結,皆能導致肝火犯肺引發(fā)液枯腸燥、大便秘結。該病在現(xiàn)代醫(yī)學中應該屬急性肝炎,故癥見大便秘結、小便黃少、鞏膜發(fā)黃、不思飲食。傳統(tǒng)中醫(yī)以清熱除濕、斂肝健胃為治則,癥狀基本能控制或痊愈。但由于目前急性肝炎是有傳染性的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tǒng)疾病,因此,此法治療有待進一步在實踐中檢驗證明。為弘揚中藥文化,傳承中醫(yī)國粹,如何開發(fā)一種見效快的民間驗方,并有明顯治療效果的中草藥是廣大患者的需求。本發(fā)明正是以此為目的,在長期臨床實踐中開發(fā)而來。?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提供一種治療濕熱內(nèi)蘊便秘的中草藥組合物。?
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一種治療濕熱內(nèi)蘊便秘的中草藥,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比例的藥物組成:?
茵陳25-30份;制大黃15-20份;枯黃芩25-35份;白術25-35份:茯苓30-40份;豬苓20-30份;澤瀉20-30份;柴胡20-30份;山楂30-40份;谷芽25-35份。加水1600份,燒開后,文火熬煮20-30分鐘,過濾下收取上清液;熬煮3次,將3次熬取的的上清液裝瓶混合均勻后高溫滅菌,備用。
優(yōu)選的,所述的治療濕熱內(nèi)蘊便秘的中草藥的最佳配方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藥物制成:茵陳30份;制大黃20份;枯黃芩35份;白術35份:茯苓40份;豬苓30份;澤瀉30份;柴胡30份;山楂40份;谷芽35份。加水1600份,熬煮3次,過濾回收,取汁,分裝瓶后高溫滅菌,待用。?
本發(fā)明的配伍思想:本方劑以茵陳為君;以制大黃、枯黃芩為臣;以白術、茯苓、豬苓為佐;以澤瀉、柴胡、山楂、谷芽為使。?
配方中各原料的作用?
茵陳:為菊科植物茵陳蒿的幼嫩莖葉。性味與歸經(jīng):性苦辛,涼。歸入肝、脾、膀胱經(jīng)。功能與主治:清熱利濕。治濕熱黃疸,小便不利,風癢瘡疥。配梔子、大黃治陽黃;配附子、干姜治陰黃。
大黃:為蓼科植物掌葉大黃、唐古特大黃或藥用大黃的根莖。性味與歸經(jīng):苦,寒。歸胃、大腸、肝經(jīng)。功能與主治:瀉熱毒,破積滯,行瘀血。治實熱便秘,譫語發(fā)托,食積痞滿,痢疾初起,里急后重,瘀停經(jīng)閉,癥瘕積聚,時行熱疫,暴眼赤痛,吐血,衄血,陽黃,水腫,淋濁,溲亦,癰瘍腫毒,疔瘡,湯火傷。治瀉熱通腸,涼血解毒,逐瘀通經(jīng)。用于實熱便秘、積滯腹痛、瀉痢不爽、濕熱黃疸。?
枯黃芩:為唇形科植物黃芩的根。性味與歸經(jīng):苦,寒。歸入心、肺、膽、大腸經(jīng)。功能與主治:瀉實火,除濕熱,止血,安胎。治壯熱煩渴,肺熱咳嗽,濕熱瀉痢,黃疸,熱淋,吐、衄、崩、漏,目赤腫痛,胎動不安,癰腫疔瘡。?
白術:為菊科植物白術的根莖。性味與歸經(jīng):苦甘,溫。歸入脾、胃經(jīng)。功能與主治:補脾,益胃,燥濕,和中,安胎。治脾胃氣弱,不思飲食,倦怠少氣,虛脹,泄瀉,痰飲,水腫,黃疸,濕痹,小便不利,頭暈,自汗,胎氣不安。?
茯苓:為多孔菌科植物茯苓的干燥菌核。性味與歸經(jīng):甘淡,平。歸入心、脾、肺經(jīng)。功能與主治:滲濕利水,益脾和胃,寧心安神。治小便不利,水腫脹滿,痰飲咳逆,嘔噦,泄瀉,遺精,淋濁,驚悸,健忘。?
豬苓:為多孔菌科植物豬苓的干燥菌核。性味與歸經(jīng):甘淡,平。歸脾、腎、膀胱經(jīng)。功能與主治:利尿滲濕。治小便不利,水腫脹滿,腳氣,泄瀉,淋、濁,帶下。?
澤瀉:為澤瀉科植物澤瀉的塊莖。性味與歸經(jīng):甘,寒。歸腎、膀胱經(jīng)。功能與主治:利水,滲濕,泄熱。治小便不利,水腫脹滿,嘔吐,瀉痢,痰飲,腳氣,淋病,尿血。?
柴胡:為傘形科植物北柴胡、狹葉柴胡等的根。性味與歸經(jīng):苦,涼。歸肝、膽經(jīng)。功能與主治:和解表里,疏肝,升陽。治寒熱往來,胸滿脅痛,口苦耳聾,頭痛目眩,瘧疾,下利脫肛,月經(jīng)不調(diào),子宮下垂。?
山楂:為薔薇科植物山楂或野山楂的果實。性味與歸經(jīng):酸甘,微溫。歸入脾、胃、肝經(jīng)。功能與主治:消食積,散瘀血,驅(qū)絳蟲。治肉積,癥瘕,痰飲,痞滿,吞酸,瀉痢,腸風,腰痛,疝氣產(chǎn)后兒枕痛,惡露不盡,小兒乳食停滯。消食健胃,行氣散瘀。用于肉食積滯、胃烷脹滿、瀉痢腹痛、瘀血經(jīng)閉、產(chǎn)后瘀阻、心腹刺痛、疝氣疼痛、高血脂癥。?
谷芽:為禾本科植物稻的成熟果實,經(jīng)加工而發(fā)芽者。性味與歸經(jīng):甘,溫。歸脾、胃經(jīng)。功能與主治:健脾開胃,和中消食。治宿食不化,脹滿,泄瀉,不思飲食。?
本發(fā)明的制作方法:加水煎煮,過濾回收,取汁,裝瓶后高溫滅菌,待用水劑。?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唐繼元,未經(jīng)唐繼元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554433.2/2.html,轉(zhuǎn)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 上一篇:一種補氣養(yǎng)血濃縮液
- 下一篇:治療水痘的中草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