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同心套筒式五層共擠吹膜機頭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553836.5 | 申請日: | 2012-12-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009602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4-03 |
| 發明(設計)人: | 馬佳圳;法蘭克·盧布卡;林楚漂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金明精機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9C47/12 | 分類號: | B29C47/12;B29C47/06;B29C55/28 |
| 代理公司: | 汕頭市高科專利事務所 44103 | 代理人: | 黃河長 |
| 地址: | 515098 ***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同心 套筒 式五層共擠 吹膜機 | ||
1.一種同心套筒式五層共擠吹膜機頭,包括有五套流道系統,每套流道系統對應引導一層熔融物料流動;每套流道系統包括有位于機頭上部的一層螺旋流道、位于機頭下部的一個總進料口;其中,機頭上部設有六個內外互套的同心套筒,各同心套筒依筒徑大小從外到內依次套合,各同心套筒共同的中心軸線成為機頭的中心軸線;每相鄰兩個同心套筒的交界面之間形成有一層所述的螺旋流道,五層螺旋流道依直徑大小從外到內依次排列,每層螺旋流道設有三十二條螺旋流道;每一條螺旋流道分別有一個螺旋流道起始點,整個機頭共有一百六十個螺旋流道起始點;同一層螺旋流道的三十二個螺旋流道起始點在周向上均勻布置,依次錯開11.25°的方位角;
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在機頭下部設有四層分配盤,包括底層分配盤、第二層分配盤、第三層分配盤、第四層分配盤,各層分配盤的水平投影形狀呈圓環形,各層分配盤從下到上依次疊置,所述六個內外互套的同心套筒設置在第四層分配盤的上方;各層分配盤的中心軸線位于機頭的中心軸線上;底層分配盤與第二層分配盤之間的水平交界面為第一界面,第二層分配盤與第三層分配盤之間的水平交界面為第二界面,第三層分配盤與第四層分配盤之間的水平交界面為第三界面;第四層分配盤和六個同心套筒也分別形成有盤筒界面;
各套流道系統的總進料口均位于底層分配盤的圓周邊緣,其豎向位置低于第一界面;
第一套流道系統的總進料口、第二套流道系統的總進料口、第三套流道系統的總進料口、第四套流道系統的總進料口依次錯開90°的方位角;第一套流道系統的總進料口、第三套流道系統的總進料口的豎向位置相同,第二套流道系統的總進料口、第四套流道系統的總進料口的豎向位置相同,第一套流道系統的總進料口、第二套流道系統的總進料口、第五套流道系統的總進料口的豎向位置上下錯開;
除第五套流道系統外,各套流道系統的總進料口連通有兩條呈鏡面對稱分叉布置的水平干流道,從水平投影形狀看,該兩條水平干流道呈V字形,兩條水平干流道的末端點錯開180°的方位角,每條水平干流道的末端點連通有一條向上豎直延伸的豎直干流道,每條豎直干流道的上端點位于第一界面,每條豎直干流道的上端點連通有兩條呈鏡面對稱分叉布置的水平分流道,該兩條水平分流道的末端點錯開90°的方位角;各水平分流道形成于第一界面;每條水平分流道的末端點連通有一條向上豎直延伸的豎直分流道,豎直分流道設置于第二層分配盤,每條豎直分流道的上端點位于第二界面,每條豎直分流道的上端點連通有兩條呈鏡面對稱分叉布置的水平支流道,該兩條水平支流道的末端點錯開45°的方位角;各水平支流道形成于第二界面;每條水平支流道的末端點連通有一條向上豎直延伸的豎直支流道,豎直支流道設置于第三層分配盤,每條豎直支流道的上端點位于第三界面;?
第一套流道系統豎直干流道的偏心距離大于第三套流道系統豎直干流道的偏心距離,第二套流道系統豎直干流道的偏心距離大于第四套流道系統豎直干流道的偏心距離;第一套流道系統豎直分流道的偏心距離大于第二套流道系統豎直分流道的偏心距離,第二套流道系統豎直分流道的偏心距離大于第三套流道系統豎直分流道的偏心距離,第三套流道系統豎直分流道的偏心距離大于第四套流道系統豎直分流道的偏心距離;第一套流道系統豎直支流道的偏心距離大于第二套流道系統豎直支流道的偏心距離,第二套流道系統豎直支流道的偏心距離大于第三套流道系統豎直支流道的偏心距離,第三套流道系統豎直支流道的偏心距離大于第四套流道系統豎直支流道的偏心距離;
第五套流道系統的總進料口連通有一條水平總流道,水平總流道的末端連通有一條向上豎直延伸的豎直總流道,該豎直總流道位于底層分配盤的偏心位置,且該豎直總流道相對于第一套流道系統的總進料口錯開18°+45°×N的方位角,其中N為整數,且0≤N≤7;第五套流道系統的豎直總流道的上端點位于第一界面,豎直總流道的上端點連通有兩條呈鏡面對稱分叉布置的水平干流道,該兩條水平干流道的末端點錯開180°的方位角,該兩條水平干流道形成于第一界面;每條水平干流道的末端點連通有一條向上豎直延伸的豎直干流道,豎直干流道設置于第二層分配盤,每條豎直干流道的上端點位于第二界面,每條豎直干流道的上端點連通有兩條呈鏡面對稱分叉布置的水平分流道,該兩條水平分流道的末端點錯開90°的方位角;第五套流道系統的水平分流道形成于第二界面;每條水平分流道的末端點連通有一條向上豎直延伸的豎直分流道,該豎直分流道設置于第三層分配盤,每條豎直分流道的上端點位于第三界面;
第五套流道系統的豎直總流道的偏心距離小于第四套流道系統的豎直干流道的偏心距離,第五套流道系統的豎直干流道的偏心距離小于第四套流道系統的豎直分流道的偏心距離;第五套流道系統的豎直分流道的偏心距離小于第四套流道系統的豎直支流道的偏心距離;
在第三界面上,第五套流道系統的每條豎直分流道的上端點連通有兩條呈鏡面對稱分叉布置的水平整理支流道,該兩條水平整理支流道的末端點錯開45°的方位角;????
在第三界面上,除第五套流道系統的流道外,其余各套流道系統的各豎直支流道的上端點分別連通有一條水平整理支流道;
五套流道系統的所有四十條水平整理支流道的末端點位于第三界面上的同一個圓上,四十條水平整理支流道的末端點的偏心距離均一致相等,且大于第一套流道系統豎直支流道的偏心距離;?每一套流道系統的八條水平整理支流道末端點在周向上均勻分布,同一套流道系統的相鄰兩個水平整理支流道末端點錯開45°的方位角;?
五套流道系統的水平整理支流道末端點按照第五套流道系統、第四套流道系統、第二套流道系統、第一套流道系統、第三套流道系統的順序依次對應錯開9°的方位角,其錯開方向與第五套流道系統的豎直總流道相對于第一套流道系統的總進料口錯開18°+N×45°的錯開方向相同;
五套流道系統的每一條水平整理支流道的末端點均連通有一條徑向布置的放射支流道,所有四十條放射支流道均設置在第四層分配盤中且位于同一個圓錐曲面上,該圓錐曲面上大下小,所有四十條放射支流道呈均勻的放射狀分布,每相鄰兩條放射支流道錯開9°的方位角;同一套流道系統的八條放射支流道中,各條放射支流道的徑向長度相等,且相鄰兩條放射支流道錯開45°的方位角;不同套流道系統的放射支流道的徑向長度不等,其中與最外層螺旋流道間接連接的放射支流道的徑向長度最長,與最內層螺旋流道間接連接的放射支流道的徑向長度最短,依此類推;
各套流道系統的每條放射支流道末端點連通有一條向上延伸的豎向整理支流道,各條豎向整理支流道形成于第四層分配盤,各條豎向整理支流道的上端點位于對應的盤筒界面;
各套流道系統的每條豎向整理支流道的上端點連通有兩條呈鏡面對稱分叉布置的水平叉流道,該兩條水平叉流道形成于該套流道系統對應的內套筒的盤筒界面,該兩條水平叉流道的末端點錯開22.5°的方位角;
各套流道系統的每條水平叉流道的末端點連通有兩條呈鏡面對稱分叉布置的末級流道,該兩條末級流道形成于該套流道系統對應的內套筒中,該兩條末級流道分別向不同的方向斜向上延伸而形成V字形;
各套流道系統的每一條末級流道的末端點分別與該套流道系統的其中一個螺旋流道起始點位置對應相同,各套流道系統的每一條末級流道直接連通對應的一條螺旋流道;
五套流道系統的螺旋流道起始點按照第五套流道系統、第四套流道系統、第二套流道系統、第一套流道系統、第三套流道系統的順序依次對應錯開9°的方位角,其錯開方向與第五套流道系統的豎直總流道相對于第一套流道系統的總進料口錯開18°+N×45°的錯開方向相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金明精機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廣東金明精機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553836.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煤焦油的處理方法
- 下一篇:黑公牛角油劑接骨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