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增效含氮肥料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550122.9 | 申請日: | 2012-12-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976857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3-20 |
| 發明(設計)人: | 戴鋒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奧復托化工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5G3/00 | 分類號: | C05G3/00;C05G3/08 |
| 代理公司: | 紹興市越興專利事務所 33220 | 代理人: | 蔣衛東 |
| 地址: | 312300 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市杭***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增效 氮肥 料及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增效含氮肥料及其制備方法,屬于化工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氮素是植物營養三要素之一,氮肥的生產和施用對世界農業的發展功不可沒。就肥效而言——氮肥>磷肥>鉀肥,氮肥在我國農業增產中所起的作用最大。在我國,化肥施用量中氮肥所占比例最大,占我國化肥總施用量的61.2%,占世界氮肥年施用總量的30%左右,居世界首位。我國從70年代初開始大量使用氮肥,至2010年中國氮肥施用量是美國的3倍、法國的1.5倍、德國的1.6倍。“十一五”期間,我國年均農用氮肥消費量為3057萬噸(折純氮),年均農用尿素消費量4072萬噸(實物量)。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2009、2010年因出口量變化引起庫存波動導致表觀消費變化較大,實際農業消費量并沒有太大變化。到“十一五”末,農用氮肥和尿素消費量分別在3000萬噸(折純氮)和4000萬噸(實物)左右。氮肥使用量增加的初衷,是與糧食作物的增產高度相關的。在人多地少的我國,為了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來增加糧食產量,包括引進高產作物、提高復種指數、改善灌溉條件和使用化肥。糧食取得高產的同時,氮肥的消耗量也逐年增加。1997年我國氮肥自給自足,到了2005年氮肥施用量已達到近3000萬噸(折純氮),約為1960年的55倍;截止2011年末我國年氮肥施用量已達4000多萬噸(折純氮),占全球總產量的33%,其中,我國經濟作物以1/3的種植面積就占了一半的氮肥消費量。
中國氮肥施用量巨大,但肥效低下,氮肥的利用率只有35%左右,尤其在大水漫灌的條件下,利用率低于10%。國際上發達農業的氮肥生產效率一般在每公斤氮肥產出55~80公斤糧食,而我國的這一數字為22公斤左右。在蘋果園,我們的當季氮肥利用率為25%;露地蔬菜為18%~30%,設施蔬菜僅為3%~8%,同國外先進水平相比存在不小的差距。過量的氮肥施用不僅消耗大量能源,造成嚴重污染。還導致土壤環境惡化,并影響到食品安全。中國每年因不合理施肥,使得通過氣態、淋洗和徑流等各種途徑離開農田的氮素達1000多萬噸,直接經濟損失約300億元。
Lagreid等報道,西歐國家中22%耕地的地下水NO3-超過50mg/L;我國太湖流域調查,蘇、浙、滬二省一市16個縣內76個飲用井水硝態氮和亞硝態氮的超標率已分別達38%和58%。美國20世紀70年代對574個湖泊水體的監測結果表明,有77%處于富營養化狀態。20世紀90年代調查,我國近70%的淡水湖泊達到富營養化。
氮肥在土壤反硝化細菌的作用下而產生的氮氧化合物,特別是N2O作為一種重要的溫室氣體而倍受國際碳減排運動的關注(1噸N2O的升溫潛勢相當于300噸CO2)。近20年來,全球大氣中N2O的濃度以0.2%-0.3%的年增長率遞增,目前N2O在全球溫室效應中的貢獻率已達到10%。全球農業系統的N2O年排放量超過6TgN(1012g或百萬噸N),來自陸地系統的NOx占全球的1/3。肥料的生產和施用,每年向大氣中輸入的NH3達8TgN(1012g或百萬噸N)以上。中國的氮肥用量占到世界的1/3左右,我國的N2O、NOx、NH3等與氮肥施用密切相關的氣體排放對全球貢獻,如同CO2、CH4一樣受到世界關注。
常用的氮肥品種可分為銨態氮肥、硝態氮肥、銨態硝態氮肥和酰胺態氮肥4種類型。銨態氮肥包括硫酸銨、氯化銨、碳酸氫銨、氨水和液體氨;硝態氮肥包括硝酸鈉、硝酸鈣;銨態硝態氮肥包括硝酸銨、硝酸銨鈣和硫硝酸銨;酰胺態氮肥包括尿素、氰氨化鈣。
20世紀40~50年代,硫酸銨是最主要的氮肥;60年代,硝酸銨代替了硫酸銨;進入70年代以來,尿素成為領先的氮肥品種;80年代碳酸氫銨在中國大量生產,是中國的主要氮肥品種之一。液氨或含氨溶液是最廉價的氮肥,在美國和西歐一些國家用得很普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奧復托化工有限公司,未經浙江奧復托化工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550122.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