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純整流自并勵勵磁設備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547458.X | 申請日: | 2012-12-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001565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3-27 |
| 發明(設計)人: | 于永良;湯鳴招 | 申請(專利權)人: | 遼寧省電力有限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東北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國家電網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2P9/10 | 分類號: | H02P9/10 |
| 代理公司: | 遼寧沈陽國興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21100 | 代理人: | 何學軍 |
| 地址: | 110006 遼寧***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整流 勵勵磁 設備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發電機勵磁設備,尤其涉及一種純整流自并勵勵磁設備。
背景技術
傳統的自并勵勵磁設備是一種快速勵磁設備,目前電力系統中發電機普遍采用自并勵勵磁方式,如圖1所示。因其無旋轉部分,維護方便,對水電廠取消同軸勵磁機,可降低廠房高度,節省投資,另外自并勵磁系統,動態性能優良,有利于長距離輸電穩定。對汽輪發電機而言,可減小發電機長度,有利于減小振動,縮短廠房長度,節省投資。
當可控硅觸發角大于60度,小于120度時,電壓瞬時值正負交變,此時會發生可控硅的換向過電壓,此電壓一般為勵磁變壓器低壓側電壓的2-4倍,對可控硅整流器的危害很大。自并勵勵磁設備一般采用高弧壓滅磁開關和非線性電阻的滅磁裝置,在滅磁開關跳閘時開關斷口會產生操作過電壓,可能會造成開關燒毀以及滅磁失敗。
發明內容
本發明針對上述存在的技術問題,而提供了一種純整流自并勵勵磁設備。目的是為了解決開關的操作過電壓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純整流自并勵勵磁設備,機端勵磁變壓器高壓側直接接于發電機定子,機端勵磁變壓器低壓側接于可控硅三相全控整流器,可控硅三相全控整流器經滅磁開關連接在發電機轉子上,為發電機提供勵磁電流;勵磁調節器AVR作為勵磁系統的控制器連接在可控硅三相全控整流器的可控硅控制極上;另外非線性滅磁電阻和防漏電電流二極管并接在可控硅三相全控整流器與發電機轉子之間;二極管組件并接于可控硅三相全控整流器直流側的陽極與陰極之間。
所述的非線性滅磁電阻選用非線性電阻或線性電阻。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解決了可控硅換向過電壓問題,采用二極管組件,并接于可控硅整流器共陽極與共陰極之間,既可以起限制負向電壓作用,又可以為發電機轉子繞組的維持電流提供通道。當可控硅陽極電壓過零變負瞬間,轉子繞組的維持電流將會經由二極管,原先處于通路中的可控硅,此時因其電流為零而截止,整流器輸出直流電壓降為零。
2、解決了滅磁開關操作過電壓問題,在可控硅整流器出口并接一組二極管,作為轉子維持電流通道,當可控硅陽極電壓過零變負值瞬間,可控硅因電流為零而截止,同時在滅磁開關跳閘操作命令發出前瞬間,發出封鎖脈沖的指令,先斷電源,后切斷開關,可以避免開關的操作過電壓問題。
本發明還具有投資小,使用安全可靠的優點效果,適用范圍廣泛,具有一定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下面結合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和附圖,對本發明加以詳細描述。
附圖說明
圖1是傳統的自并勵勵磁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發電機定子1,發電機轉子2,機端勵磁變壓器3,勵磁調節器AVR?4,可控硅三相全控整流器5,二極管組件6,滅磁開關7,非線性滅磁電阻8,防漏電電流二極管9。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是一種純整流自并勵勵磁設備,包括發電機、機端勵磁變壓器3、勵磁調節器AVR?4、可控硅三相全控整流器5、滅磁開關7、滅磁電阻器組件、防漏電電流二極管9。如圖2所示,本發明中機端勵磁變壓器3高壓側直接接于發電機定子1,機端勵磁變壓器3低壓側接于可控硅三相全控整流器5,可控硅三相全控整流器5經滅磁開關7接在發電機轉子2,為發電機提供勵磁電流;勵磁調節器AVR?4作為勵磁系統的控制器接在可控硅三相全控整流器5的可控硅控制極上;二極管組件6、非線性滅磁電阻8和防漏電電流二極管9并接在可控硅三相全控整流器5與發電機轉子2之間。二極管組件6并接于可控硅三相全控整流器5直滅磁電阻組件選用非線性電阻或線性電阻。
本發明中所述的非線性滅磁電阻8選用非線性電阻或線性電阻。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遼寧省電力有限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東北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國家電網公司,未經遼寧省電力有限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東北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國家電網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547458.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