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蘆薈汁的提取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544720.5 | 申請日: | 2012-12-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861319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6-18 |
| 發明(設計)人: | 王元英 | 申請(專利權)人: | 王元英 |
| 主分類號: | B01D11/02 | 分類號: | B01D11/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37100 湖***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蘆薈 提取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農副產品的加工方法,特別涉及華蘆薈的提取方法。
背景技術
蘆薈是一種多年生、百合屬的植物,已知的品種包括變種在內有500多種,分布于地中海,中東,非洲,美洲,中國,日本等地區。在中國,蘆薈主要生長于廣東、海南、廣西、福建,云南和四川等地,稱為華蘆薈。蘆薈具有較強的抗感染、殺菌能力,并能促進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用其制作的食品具有健身,助腸胃消化,減肥,防癌作用。
早在五千多年以前,人們就已經知道了蘆薈的藥用價值,保健價值。國外很早以前就已經開始了蘆薈的開發利用。分析結果表明,華蘆薈中的大黃素蒽醌類化合物比翠葉蘆薈中的含量要低。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希望使用“綠色產品”。開發利用可食用的華蘆薈食品是我國輕工領域的一個重要課題。
蘆薈汁的加工技術有傳統的鮮汁榨取法、溶劑提取法和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法。傳統的鮮汁榨取方法簡單,易于操作,但很難完全防止蘆薈表皮中的蘆薈素浸入產品中,微生物污染嚴重,因此常采用超高溫進行殺菌,導致有效成份受到破壞嚴重,產品穩定性差。溶劑提取法主要是以水或水與乙醇的混合物作為溶劑,該方法基本上都要經過生物酶降解、活性碳吸附、干燥、提取和濃縮等處理,同樣極易破壞蘆薈中的有效成份,使得蘆薈中有效物質的含量和種類得不到可靠的保障,而且加工能耗高。而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對于硬件的要求很高,在工業化大生產中投入巨大。
發明內容
該發明克服上述的問題,提供一種蘆薈汁的提取方法,其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清洗:將蘆薈葉清洗干凈,剝除外皮和損壞部分,人工去除葉片的頭部及尾部,得到蘆薈內凝膠基體;????
(2)粉碎過濾:將得到的蘆薈內凝膠基體粉碎并均質;粉碎均質后的蘆薈內凝膠基體漿經硅藻土過濾機過濾,過濾所得液中加入降粘助劑,在5-35℃下靜置72—96小時,然后過濾除去其中殘留的纖維和連結組織顆粒,獲蘆薈凝膠初液;
(3)脫色:取蘆薈內凝膠初液通過粉狀活性炭脫色;
(4)分離:取經脫色工序后的蘆薈內凝膠初液置于離心機進行分離,取上清液;
(5)滅菌:取經分離獲得的上清液在95℃—98℃下,在20秒內進行滅菌后無色透明的蘆薈汁。
上述的降粘助劑為果膠酶。
為了制備外觀為無色透明的蘆薈凝膠液,脫色時使用粉狀活性炭脫色,這樣既能達到脫色效果,同時幾乎對蘆薈凝膠液或蘆薈凝膠濃縮液的有效成分不產生影響。
為了保持濃縮液的微生物穩定性,必須對其進行滅菌處理。滅菌時既要求殺死其中的有害細菌,又不影響其中的其它的有效成分。凝膠是熱敏性物質,加熱過程中時間越短、溫度越低越好。本發明的發明人經過長時間研究,對滅菌溫度和時間進行了優化,將溫度控制在95℃—98℃下,在15—25秒內進行滅菌,優選20秒進行滅菌。按此方法,能將濃縮液中的革蘭氏陰性菌、陽性菌、霉菌、酵母菌等基本或全部殺滅、并且對濃縮液的內、外在質量沒有任何不良的影響。
本發明能夠很好地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全面地保留蘆薈凝膠中的天然活性成份,實現特純蘆薈汁、高活性蘆薈汁產品等色澤和生物活性穩定性好的蘆薈制品的工業化生產。
具體實施例
以下通過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的說明。但這些實施例并不是對本發明的限制。
(1)清洗:將蘆薈葉清洗干凈,剝除外皮和損壞部分,人工去除葉片的頭部及尾部,得到蘆薈內凝膠基體;????
(2)粉碎過濾:將得到的蘆薈內凝膠基體粉碎并均質;粉碎均質后的蘆薈內凝膠基體漿經硅藻土過濾機過濾,過濾所得液中加入降粘助劑,在5-35℃下靜置72—96小時,然后過濾除去其中殘留的纖維和連結組織顆粒,獲蘆薈凝膠初液;
(3)脫色:取蘆薈內凝膠初液通過粉狀活性炭脫色;
(4)分離:取經脫色工序后的蘆薈內凝膠初液置于離心機進行分離,取上清液;
(5)滅菌:取經分離獲得的上清液在95℃—98℃下,在20秒內進行滅菌后無色透明的蘆薈汁。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王元英,未經王元英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544720.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