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利用氨堿廢液與濃海水聯產硫酸鈣和氫氧化鎂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543205.5 | 申請日: | 2012-12-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951668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3-06 |
| 發明(設計)人: | 王俐聰;張琦;王濤;駱碧君;王亮;武海虹;陸永超;吳丹;黃西平 | 申請(專利權)人: | 國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C01F11/46 | 分類號: | C01F11/46;C01F5/22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鼎和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12101 | 代理人: | 崔立增 |
| 地址: | 300192***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利用 廢液 海水 聯產 硫酸鈣 氫氧化鎂 方法 | ||
1.一種利用氨堿廢液與濃海水聯產硫酸鈣和氫氧化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技術步驟包括氨堿廢液凈化(S1)、氫氧化鈣溶解(S2)、結晶反應(S3)、釜底漿狀液分離洗滌(S4)以及溢流漿狀液過濾洗滌(S5);氨堿廢液凈化(S1),將氨堿廢液置于沉降器中沉降,除去大顆粒和水不溶性雜質,過濾上層清液,得到凈化氨堿廢液;氫氧化鈣溶解(S2),在凈化氨堿廢液中加入氫氧化鈣,攪拌溶解得到混合溶液;結晶反應(S3),將氫氧化鈣溶解(S2)步驟得到的混合溶液與濃海水分別連續加入到結晶反應器中,在結晶反應器中的循環提升裝置作用下連續循環混合反應,硫酸根離子與鈣離子結合形成較大粒徑的硫酸鈣晶體沉降到結晶反應器底部,形成釜底漿狀液,鎂離子與氫氧根離子形成粒徑較小的氫氧化鎂通過循環提升裝置在結晶反應器中上升,升至溢流圈,并從溢流口溢出,進入收集液桶;釜底漿狀液分離洗滌(S4),將釜底漿狀液從排料口排出,進入到離心機中離心分離得到濾餅,用硫酸酸化水洗滌濾餅,然后再次離心分離,得到硫酸鈣;溢流漿狀液過濾洗滌(S5),將收集液桶中的溢流漿狀液泵至板框式壓濾機壓濾得到濾餅,清水洗滌濾餅,再次壓濾得到氫氧化鎂。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利用氨堿廢液與濃海水聯產硫酸鈣和氫氧化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氫氧化鈣溶解(S2)步驟中,氨堿廢液與氫氧化鈣中鈣的摩爾比為1:0.5~1:1.5。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利用氨堿廢液與濃海水聯產硫酸鈣和氫氧化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結晶反應(S3)步驟中,加入結晶反應器中濃海水和結晶反應器中循環提升裝置的循環液流量比為1:10~1:20,混合溶液中的氫氧根離子與濃海水中鎂離子的摩爾比為2:1~4:1。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利用氨堿廢液與濃海水聯產硫酸鈣和氫氧化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結晶反應(S3)步驟中,將溶解氫氧化鈣混合溶液與濃海水分別連續加入到結晶反應器中,進料結束30min后,關閉循環提升裝置,再靜置6~12h。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利用氨堿廢液與濃海水聯產硫酸鈣和氫氧化鎂的方法所采用的結晶反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結晶反應器包括圓柱形筒體和圓錐形尾體,結晶反應器殼體(1)包括上部圓筒(2)和下部錐體(3),下部錐體(3)的錐底處設置排渣裝置(4),靠近排渣裝置(4)的錐體錐面上有排料口(5),上部圓筒(2)的上部外側有環狀溢流圈(9),溢流圈(9)的底部設置溢流口(8);上部圓筒(2)內有同軸的反應結晶桶(7),反應結晶桶(7)為底部敞口的圓筒,頂部設置兩個進料口,分別為氨堿廢液溶解氫氧化鈣的混合液進口(10)和濃海水進口(11);反應結晶桶(7)的內部設置循環提升裝置(6),循環提升裝置(6)是帶有渦輪式漿葉的混合器,渦輪式漿葉設置在底部敞口的細長圓筒內,可以使從反應結晶桶(7)底部進入的料液在桶內自下而上循環運動。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國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研究所,未經國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543205.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可搖擺的絲桿手輪
- 下一篇:引流、輸液管接頭的制作方法





